政府開源節流 不能藥石亂投

港股在上周三出現小型股災,恒指全日顯著下跌近六百點,主因是受內地股市及外圍壞消息影響,但亦有市場人士歸咎,今次跌市是與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談及來年度的《財政預算案》時,聲稱會研究開徵資產增值稅等新稅項有關。翻查資料,其實司長當日只是概括性表示,在特區政府面對財政赤字下,任何可行的開源節流建議他都會考慮,當中包括資產增值稅、銷售稅及陸路離境稅等,並沒有明顯的暗示或意向。但為免市場進一步揣測或借機炒作,政府還是要急急發表聲明,澄清香港並沒有計劃或條件開徵有關新稅種。

 

徵收離境稅可能刺激部分港人每次逗留內地的時間更長及花費更多,隨時令香港經濟及相關業界得不償失。

事實上,香港在疫情後的恢復步伐緩慢,市民消費信心疲弱,某程度正是因為本地樓市與股市持續回落所產生的負財富效應。雖說資產增值稅一般是在資產價值上升及正式出售、轉手時才收稅,在跌市時應無影響,但肯定仍會進一步打擊投資者、發展商,以及有意在香港上市的企業的信心。資產增值稅亦有違香港一直賴以成功的簡單稅制原則,有人甚至認為是不符合《基本法》精神,即使是研究、考慮都是不必要和不應該。

至於銷售稅(或稱消費稅、商品及服務稅等),特區政府在多年前已做過深入研究和廣泛諮詢,結果是大部分市民及行業都反對,認為對香港經濟弊多於利,尤其會對零售、飲食及旅遊等消費行業造成打擊。香港現時的消費及旅遊市道比當年更差,開徵銷售稅隨時未傷人,先害己,是政治上與經濟上的雙料自殺。

針對香港與內地恢復全面通關後,港人北上消費成風,部分零售及飲食業界重提開徵陸路離境稅。首先,該建議同樣在多年前已提出及諮詢過,當年的跨境消費熱潮遠未及現時熾熱,但之後也因市民及政府內部反對而擱置。再者,當年還有一部分人抗拒兩地加強交往,現在各方都認同香港必須加快與國家和大灣區融合,特區閉關自守只會死得更快、更慘。

不少人更指出,如同內地訪港旅客的消費模式轉變,許多香港人現時北上消費也並非純粹貪平,而是欣賞其服務好、選擇多及有新鮮感。徵收離境稅可能刺激部分港人一次過在內地逗留更長時間及花費更多,以便在心理上抵銷離境稅的影響,隨時令香港經濟及相關業界得不償失。

港府有需要面對和應對財赤,但相對於全球絕大部分經濟體,香港的赤字與負債水平均屬極低水平,不論是財金官員或社會大眾,都不應自亂陣腳,藥石亂投。港府有必要審慎理財,量入為出,逐步縮減以至消滅財赤,但優次應為先節流,後開源,而且兩者都不可能一蹴即就,而是要多管齊下,持之以恆去做。更重要是有效振興經濟,只要股市好、樓市好、消費市道好,庫房自然就會豬籠入水,殺雞取卵絕非明智之舉。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