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風起雲湧 港須壓艙穩舵

一如多項選前民調預測,剛於周六舉行的台灣領導人選舉,自稱「務實的台獨工作者」的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擊敗了國民黨的侯友宜與民眾黨的柯文哲當選。其實早於「藍白配」在個多月前破局,侯柯宣告合組參選名單失敗起,各界已估計賴的勝算較高,唯一寄望是侯柯的其中一方,到選舉最後關頭會知所進退,避免「攬炒」,指示選民進行棄保配票。可惜雙方卻選擇鬥到最後一刻,讓賴清德與民進黨漁人得利。

 

國民黨在改選後雖成為立法院的單一最大黨,但席數仍未過半,民眾黨反而成了關鍵少數。

 

正如國台辦指出,賴清德僅以約四成得票率勝出,加上民進黨在同日舉行的立法院選舉中失利,喪失過半數議席優勢,令到由賴清德領導的新內閣隨時淪為跛腳鴨政府,均反映了賴與民進黨並不代表台灣的主流民意。然而,今次選舉始終是台灣自實施領導人直接選舉以來,首次有同一政黨的代表連贏三屆,可望連續執政長達十二年之久。不論是國民黨、中央政府,以至全球支持國家統一、反對台獨分裂的中國同胞,都有必要作出深刻檢討,謀定而後動。

首先要反思的是,究竟國民黨是否仍有能力通過自我革新,來取得大多數台灣民眾(尤其是年輕人)的支持而重新執政?還是該黨會就此步向沒落,助長民進黨獨大及長期執政,或是被類似民眾黨等對統一立場更為含糊的政黨所取代?國民黨在改選後雖成為立法院的單一最大黨,但席數仍未過半,民眾黨反而成了關鍵少數。兩個在野黨的未來表現與互動,對四年後的新一輪大選和兩岸關係發展影響深遠。

民進黨再度執政,意味兩岸和平統一最少在未來四年都難有突破,甚或可能會越走而越遠。但短期和統不成,是否就等於要急於武統呢?根據選前與過往的言論,賴清德雖然是個不折不扣的台獨主義者,但似乎亦無意在任內宣告台灣獨立。眾所周知,賴與民進黨的一舉一動都要看山姆大叔的面色,美國現正面對內憂外患,應對俄烏與以巴戰事已疲於奔命,不論是拜登政府或是換成特朗普再次執政,都不會想在台海另闢戰線。這亦是美方在選前急急會晤中方,並在選後立即重申不支持台獨的原因。

另一邊廂,若賴清德反口公然宣獨,中央領導人可能還要被逼實現武統。如果維持現狀,不統不獨,或最多不時搞些暗獨小動作,中央也未必不惜代價出兵,加劇與美國的對抗和令到全球局勢亂上加亂。繼續拼經濟,謀發展,始終是我國的當前要務。

無論如何,未來四年的兩岸關係即使未有急速變差,也肯定不會轉好。即使台海未必爆發實戰,但更嚴厲的經濟制裁、旅遊與進出口禁令、三軍與導彈演習等等,很可能會更頻密地出現。特區政府與全港市民都要有所認知,做好準備,在國家統一此大是大非問題上抓緊方向,壓艙穩舵,不應妄想可從台海風浪中獨善其身以至牟取利益,而是可能需要跟隨國策,對台灣的貨品、資金及旅客作出某些限制,以加強施壓。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