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模式新常態︱陳志豪

雖然國家沒有把香港定位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但旅遊業對香港的重要性,尤其是對酒店業、餐飲業及零售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正如陳茂波司長所說,「訪港旅客已恢復得七七八八」,但旅客的旅遊模式卻發生了轉變,不再以購物為主要目的,嚴格來說,是不再以購買奢侈品為主要目的。這完全是可以預期的,我前幾星期的專欄也解釋過為何香港的「購物天堂」美譽會失色,這裏不詳談。不過,雖然內地旅客不再熱衷在香港購買奢侈品,不過有些富香港特色、售價不太昂貴的小禮品,還是會很受歡迎的。

新的旅遊模式是怎樣呢?有人說是City-Walk,有人說是體驗式旅遊,都沒有說到實處,具體來說,就是「吃喝玩樂」及「觀光休閒」,還有就是結合互聯網「打卡」文化的新生態。這又是不難理解的,試想一下,買一個名牌包包花費幾萬元,最多就是在網上炫耀兩三次,兩三萬元,夠去漂亮的餐廳及酒店打卡多少次?夠去故宮文化博物院多少次?在網上晒奢侈品是有流量的,去好的地方吃喝玩樂同樣有流量,吃喝玩樂便宜那麽多,對包包的需求自然有影響。網絡社交對消費的影響是很大,購物不再是來港的主要目的,因為「呃Like」不一定要靠購物。

盛事是重要的。今年國慶煙花匯演,我提前三天去訂座,想找一家能夠看煙花的海景餐廳,打了幾十個電話,灣仔、金鐘、銅鑼灣、尖沙咀都找了一遍,一位難求。須知道國慶煙花當晚,能夠看煙花的餐廳都有最低消費的,基本是一千元一位左右,也可以提前幾天「全院滿座」,充分反映旅客的消費力。在盛事方面,政府可否資助民間多舉辦?

還有就是酒店。通關之後,香港酒店價格,尤其是高級酒店的價格,提升了至少兩三倍,這對香港旅遊業是有打擊的。在酒店上花費太多,在餐飲及購物上的消費便會減少了,疫情期間,特區政府還容許部分酒店改裝為住宅,但香港的酒店數量一向也不夠,應該是增加酒店量的。以我所知,港澳的酒店價格,在亞洲真是數一數二貴。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