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大吉 送你買英國樓備忘

踏入虎年,祝大家海納八方財,無論海外或本地,個個有樓揸手!

置業,相信無人不想;而近年世界各地買樓的趨勢,買家亦越趨年輕化,國內、香港、日本及新加坡,很多年輕人都懂得買磚頭保值。對於做海外房產多年的我,確實樂於看見這現象,但同時亦聽過不少人因不諳買賣程序或被誤導,或跌入陷阱。特別是這一年,不少香港年輕人欲移居國外,但大部分都希望「用自己方式」買樓,有的透過網絡,有的透過KOL,幸運的能順利當業主,不幸的隨時惹來一堆麻煩!最近我就聽到一個個案,買家在英國買了一個向公園的房屋,三十多萬鎊,表面很不錯,但最後卻用了二十多萬鎊維修。又因要等候維修,額外需要租屋,前後用了六十多萬鎊,才能擁有一間二手屋。這個價錢完全跟買一個新屋沒有分別,但買新屋你就絕對不需要經歷那些煩惱。

投資客多傾向買樓花,因可利用樓花期消化樓價。

你可能會問,買新屋也會有買新屋的煩惱,例如擔心做不了按揭,買樓程序亦感覺複雜。好像我有一位算是資深投資者的朋友,最近都向我詢問意見。他女兒想買樓,但手上暫時只得一筆首期,在香港又買不到甚麼,他問我如買英國樓,應該買新樓還是二手樓?我說以他女兒情況當然是買新樓,而且買樓花較適合,一是她不需要即時交吉上會,又不需即時交印花稅,先用積蓄做首期,還有時間儲錢。加上樓花有升值的潛力,說不定還有機會摸貨。而且他女兒還年輕,日後絕對有機會在香港買樓,那麼現在先買英國樓,後買香港樓,就可以節省印花稅。我心想原來作為資深投資者的他,都未必很了解買新舊樓的差異,何況新手?

事實上,買英國樓,新與舊,從買賣合約上就能看到差別。舊樓的合約是直接對業主,由買賣雙方自己議訂,合約內容可以千變萬化;所以,很多時買家未必能得到公平的對待與保障,這就是為甚麼經常出現很多爭執。但新樓是跟發展商購買,全部標準合約,會較公平。新樓亦提供十年結構保養,建築及維修問題可以得到保障。二手樓則存在一個「現況」的風險。比如說,前業主隱瞞了物業的一些狀況,如果在交樓之後才被發現,前業主毋須承擔這個維修風險,變相要自己掏荷包維修。買二手屋更需注意土地業權的問題,例如有些土地業權只有50年,如果買下年期即將屆滿的物業,隨時得不償失。如果大家還想知道更多買新舊樓的差異,可以參閱我最新的著作《買英國樓100問》,裏面有詳細說明。

不過我亦想順帶提醒各位有意買新樓的朋友,不少人因熟悉英語,或會認為可自行聯絡英國的發展商或代理買樓,而不需透過香港的代理。但你可能忽略了英國發展商只會介入買賣事宜,其餘事情在收樓後可以說是悉隨尊便。簡單如英國的發展商不會提供買樓或律師費優惠,簽約時亦未必可安排在香港的英國律師,很多買樓後的問題如租務、申請貸款、律師費、轉名及加名等,都需要買家自行解決。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