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為上月推出Mate 60 Pro引起熱議,不過今次大家唔係聚焦於手機款式、鏡頭、性能等,反而集中討論見唔到嘅機「芯」,因為呢項技術突破代表中國自主研發能力再進一步。事實上,國與國之間嘅競爭已經演變為軟實力之爭,因此中國近年大力發展科技創新,務求為呢場無煙硝嘅戰爭取更大勝算。
神州控股首席運營官郭鄭俐(右)。
根據一份二○二三年三月發表嘅全球軟實力指數排名,美國、英國、德國穩佔三甲,位置不變;而中國就畀日本超前,跌落第五。不過,呢份報告指中國總分其實略有升幅,跌至第五原因主要係二○二二年實施嚴格清零,與外界接觸大幅減少,同時間世界各國一一解封並加速推動貿易、旅遊以及人才流動,相比之下令外界感覺中國不進則退。而細睇報告,中國喺「科創領袖」一項表現特佳,排名第二;「易於開展業務」和「未來增長潛力」兩項更維持全球榜首位置。
內地要朝科技化發展,建立智慧城市係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其中專營大數據科技嘅神州控股(0861)一直同省市拍住上。例如今年三月與萬達集團合作,助力昆山政府打造「數字之城」;另積極協助吉林建設「數字政府」,並接連簽訂大單,包括長春市算力中心項目和智慧水務項目。為提高人工智能嘅精準度,公司近月更推出自主研發城市知識圖譜平台,目前已應用於長春市水務項目中,以提高排水管理嘅效率。
對於有投資者疑慮公司過分偏重政府項目,首席運營官郭鄭俐(Maria)早前到我節目受訪時澄清,政府項目僅佔總收入不足百分之六,其他行業對公司貢獻更大,如中國移動、中國聯通、華為、小米、李寧和比亞迪等都係旗下客戶。事實上,公司經常由政府項目入手,作為產品研發跳板,日後可更快推出迎合市場需要嘅解決方案。
公司業務分為三大範疇,包括大數據產品及方案、軟件及運營服務,以及傳統服務。有見於產業變革,管理層早幾年已轉為主攻大數據板塊,助客戶數字化轉型。
神州控股今年首六個月業績受到歷史投資公司虧損影響,股東應佔溢利按年倒退七成八至四千零三十五萬元(人民幣,下同),剔除之後核心溢利升一成一至二點三三億元,核心經營表現仍有穩健增長。分部之中,大數據板塊表現最為突出,中期收入達十一點一億元,按年增一成二;近三年複合增長率為百分之三十。其毛利佔比由二○一八年不足百分之一提升至目前近三成五,估計到二○二四年會超過五成。
至於增長勢頭能否延續,公司大數據業務訂單充足,今年上半年分部新簽約九點七億元,按年飆升五成五;已簽未銷按年升三成六至逾二十一億元。收入基礎夠硬淨,國際投行傑富瑞上月更提高神州控股至「買入」評級。期待神州控股繼續領跑數字中國,為內地軟實力發揮助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