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糧食安全 推動惜食文化

俄羅斯指控聯合國未有兌現協助該國出口糧食及肥料的承諾,上周單方面宣布不再延續黑海糧食協議。加上連接克里米亞與俄國本土的跨海行車大橋,再次遭到相信是來自烏克蘭的襲擊而受損,俄軍連日來針對烏國的主要糧食出口港敖德薩港口進行報復式飛彈襲擊,令到歐美和非洲的糧食供應再次出現緊急,小麥、粟米等多類糧食的國際期貨價格急升。

香港絕大部分食品都要依賴進口,在全球糧食危機下, 政府應加強推動「惜食文化」,避免浪費食物,協助國家維護糧食安全出一分力。

雪上加霜的是,受到氣候變化及降雨量減少影響,剛躍升為全球最多人口國家的印度,出現了近年最嚴重的農作物失收。總理莫迪日前宣布禁止部分主要糧食出口,希望可穩住國內的食品價格升幅,避免在明年大選中失利。有分析指事件對全球糧食供應造成的衝擊,很可能比起黑海協助中斷還要大,尤其是對鄰近的亞洲國家。作為印度糧食其中一個主要買家的中國,也難免會受到一定影響。

慶幸的是,當許多民眾、企業,以至地方政府官員,近年都只顧發展創科、金融和房地產等高增值第三產業,以習近平主席為核心的中央最高領導人,卻在不斷強調要維護我國的糧食安全,包括要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的紅線,加強保障農民生計和提升生產力,減少供求錯配及確保食物安全,嚴打囤積居奇和浪費食物行為等,目標是做到自給自足及完善糧食儲備,確保十四億人民的溫飽,不會因氣候變化或國際形勢轉變而受到嚴重威脅。

事實上,當全球的糧食供應鏈,早前先後受到新冠疫情和俄烏戰事衝擊,多國都出現糧食供應緊張及食品價格飆升時,我國受到的影響明顯較小,國民最多是少吃一些貴價和稀奇外國進口食品,多吃本國價廉而味美的農畜業產品。

香港除了海鮮供應能勉強做到自給自足,絕大部分肉類、主糧和副食品都要依賴進口,當中最大、最可靠的來源地當然就是內地。在新冠疫情高峰期,部分進口食品曾因防疫要求及運輸受阻而出現缺貨,但在中央大力支持,承諾會確保輸港糧食供應不受影響之下,一般市民幾乎感受不到任何轉變。部分食材及食品價格,甚至因經濟轉差、商舖及食肆租金回落,以及網購和外賣服務的興起而調頭回落,令其他地區的民眾羨慕不已。

曾有所謂的本土派人士,主張香港應減少對內地食品的依賴,甚或想做到糧食自給自足。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是癡人說夢,但這並不代表香港毋須在糧食安全方面做任何事。除了適度支持本地漁農業發展,特區政府亦應效法內地加強推動「惜食文化」,避免浪費食物和不必要地進食過於昂貴、稀奇和不利環境生態的食品,攜手為應對全球糧食危機和協助國家維護糧食安全出一分力。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