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年,香港先後經歷亞洲金融風暴及沙士疫情衝擊,經濟蕭條,失業率高企,負資產及吉舖滿街。中央政府基於對香港的支持,在疫情過後應特區政府要求推出多項「送大禮」措施,包括在同年六月底簽訂了《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並在七月二十八日起實施「港澳個人遊」計劃,眨眼間已過了二十個年頭。
個人遊又名「自由行」,主因是過往內地居民一般只能透過參加經當局指定港澳旅行團來港,在訪港時間、行程及飲食、購物等消費方面都缺乏自由度。個人遊簽注有效期較長,旅客可自行編排訪港時間和旅程,毋須經旅行社申請或必須由領隊及導遊帶隊。其後推出的「一簽多行」政策,更令到深圳戶籍居民可在一段時間內毋須逐次批准,多次往返港澳,方便程度和吸引力大增。
個人遊為香港的旅遊、餐飲及零售等行業帶來了龐大收益, 創造了大量以基層為主的就業職位。
根據旅發局數字,二○○二年、即個人遊實施前一年的內地訪港旅客人數,只有六百八十三萬人次。到二○一八年、即新冠疫情爆發前一年,內地訪客人數已增至五千○八十萬人次,增幅高達七倍。再對比起疫情期間,兩地封關時,香港的經濟及失業情況,毋庸置疑,個人遊為香港的旅遊、餐飲及零售等行業帶來了龐大收益,創造了大量以基層為主的就業職位,並大大加強了兩地人民的交往。
然而,訪港旅客不受控地(指訪港時間和同一時段內的人數)急升,亦無可避免對香港社會民生產生一定負面影響。
早於○三年已有內地官員警告,個人遊易放難收,特區政府必須小心考慮和準備。當年擔心的主要是逾期居留及治安問題,但隨着兩地的經濟、教育和法治水平不斷拉近,因個人遊而引發的逾期居留及治安問題並不算嚴重,期間出現過的「雙非」爭議和「奶粉荒」亦已有效解決。反而是因旅客過多而對本地居民生活造成滋擾,食肆及商舖太旺將租金扯高,部分地區的商品及服務日趨單一化和未能滿足本地居民需要等,直至最近才得到政府和相關業界正視。
此外,內地旅客與本地居民的接觸交往增多,所產生的語言及文化衝突也日增,並且被一些反中亂港人士加以渲染和利用。在《香港國安法》守護下,所謂的「驅蝗/光復行動」應難以重現,但「軟對抗」式的挑撥事端,離間兩地人民感情,以至是內地網民有意無意的貶損香港言行,兩地政府都必須致力防範和疏導。
紅磡區一間過往專做內地旅客團餐的食肆早前宣布結業,某程度標誌着疫情前一些「重量不重質」的旅遊模式已不復再,對香港的旅遊相關業界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要進一步提高香港旅遊的質量和多元性,包括在原有的美食與購物之都以外,加強推廣着重綠色、歷史及文化體驗的深度遊,吸引已來過香港一次的內地旅客再次、多次到訪;還要加強與澳門和各個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旅遊合作,發揮協同效益,擴闊客源地區與年齡層,充分善用這份中央送予香港的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