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服胃藥的後遺症│黃劍峯

我到地區診症時,有為數不少的老人家因嚴重消瘦、無胃口或心情抑鬱而來。他們均有胃病病史,如胃氣脹或胃酸倒流等,故西醫長期給予抑制胃酸藥,服用達數年之久。

他們出現嚴重消瘦、無胃口或心情抑鬱的原因,其實正正就是長期食抑制胃酸藥的後遺症。

胃病大多由於胃酸問題引起,西藥一般使用成分含胃酸中和劑或強效制酸劑,如質子泵抑制劑(PPI)來緩解不適。胃酸負責分解食物,若長期壓制胃酸分泌,會引發一系列的反應,最常見是營養吸收障礙,特別是影響鈣質及鐵質的吸收,臨床上遇過不少長期服用PPI的女性長者,出現原因不明的貧血,追溯後才發現與藥物有關。另外缺鈣亦會增加骨質疏鬆風險,萬一跌仆便長手尾。

我認為制酸藥有被濫用的情況,不少人除可自行購買,公立醫院更有過量發藥給病人之嫌,無形中讓病人倚賴了制酸藥。其實當身體習慣了外來抑酸,會代償性地增加胃酸分泌,一旦停藥,胃酸會報復性爆發,症狀有可能比用藥前更嚴重。不少患者因此無法戒斷藥物,陷入惡性循環。所以長期服制酸劑的病人到我接手時,需要循序漸進地戒斷,並配合中藥健脾制酸,及嚴格飲食控制,一般須數月才能成功停藥。下期談中醫制酸方面優勝之處。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