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踝扭傷的針灸治療 | 黎紫瑩

從中醫理論來看,腳踝扭傷會導致局部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氣血瘀滯,不通則痛。《靈樞.經脈》中提到:「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

針灸治療就是通過刺激特定穴位,激發經絡之氣,使氣血重新通暢起來,讓損傷部位得以修復。比如,選取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等經絡上的穴位,因為這些經絡循行經過腳踝部位,刺激它們能調節局部氣血。

和其他治療方法相比,中醫針灸優勢明顯,治療見效快。很多患者在接受一次針灸治療後,疼痛就能得到明顯緩解。治療時,根據踝關節扭傷的部位及經絡辨證,選取局部穴位。如外側扭傷多取申脈、丘墟、足臨泣等穴位;內側扭傷取太溪、照海、商丘等穴位。採用提插補瀉、撚轉補瀉等手法,以得氣為度,留針二十至三十分鐘,期間可適當行針以增強針感。急性期可結合電針刺激增強療效;緩解期可採用溫針溫通經絡,改善局部循環。一般輕度扭傷患者,經過一至三次針灸治療,腫脹和疼痛基本消失,關節活動恢復正常。對於中度扭傷,大概經過五至七次治療,症狀能明顯改善,瘀血逐漸消散。即使是較為嚴重的扭傷,在配合其他中醫手段如中藥外敷等綜合治療下,也能大大縮短恢復時間,減少後遺症的發生。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