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自殺人數急增兩倍,創10年新高,今年撒瑪利亞會推出「自殺守門員」為應對香港學生自殺率持續上升,讓學生、老師及公眾學習有關預防自殺的知識及技巧,令社會關注與心理健康相關議題,並鼓勵開放討論心理健康問題,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幫助,以減少自殺事件,並意識到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防止自殺的守門員,一同守護身邊人。
根據香港大學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報告,自2013年以來,10至19歲青少年的自殺率急劇上升,在過去10年間的增幅達2.8倍。於2023年,在學學生的自殺個案達32宗。8月至10月間,亦有22宗有關18歲以下人士或大專學生自殺個案。
香港青年協會報告指出,有近3成的中學生曾經考慮自殺或傷害自己,更有11歲女童懷疑受情緒困擾而結束生命。
醫生叔叔也曾為不開心、經歷人生困擾的學生,寫了〈暴雨後彩虹〉,此歌曾登上《兒歌金榜》:
願我找到暴雨之後彩虹,有難題時仍可歌虹,願我找到動力與希望,黑夜盡頭是曙光,相信你,祢賜新生命,接納與寬恕。
莫恐慌,莫害怕那考試,請來談談來訴心事,讓我明白,事實有希望,決定踏前用信心,相信祢,道路真理生命,接納與寬恕。
筆者也曾在香港政府大球場舉行的葛福臨親子盛會中唱給四萬學生和家人聽,鼓勵他們。
歌詞歌曲在YouTube 找陳以誠醫生〈暴雨後彩虹〉便可以找到。
去年研究指24.4%香港學生有精神疾病問題(包括抑鬱,焦慮,過度活躍專注力不足等),6.9%更曾有自殺行為。
醫生叔叔認為學生要多瞭解情緒困擾、壓力、預防自殺的認識和技能,「自殺守門員網上課程」很有用。課程涵蓋五單元,教導學生從言談和行為之間辨識自殺念頭,支援有自殺念頭的同學,介紹相關的社區支援服務,期望能夠從朋輩層面及早介入,支援學生的心理健康,鼓勵學生對精神健康問題保持開放和理解的態度,學習有關預防自殺的知識及技巧,一同成為自殺守門員,給身邊人支援,裝備學生支援朋輩,讓身邊人知道自己遇到困難時,其實並不孤單。
期望更多人掌握識別受情緒困擾的青少年的技巧,為他們及早提供支援。抑鬱與自殺傾向的學生可能就在我們身邊,大家可以再與撒瑪利亞會聯絡,呼應青少年在求助時的擔憂和需求,促進朋輩互相理解、關懷與溝通,同行,並接受相關的支援。
當然,要預防自殺事件,亦有賴現有的服務及政策,攜手建立一個更關懷、更適合青少年成長的社會環境,暴雨後會有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