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三十多年,由於醫學影像技術的革新和治療策略的優化,鼻咽癌的療效取得了顯著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均得到改善。電腦掃描,到磁力掃描(MRI)和正電子掃描(PET-CT)的普及使用,讓醫生能更精準掌握受影響範圍。
鼻咽癌對放射治療高度敏感,放射治療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療方法。過去三十多年,放射治療技術從三維適形放射治療發展到調強放射治療(IMRT)。調強放射治療等技術結合高精準診斷影像,能在放射治療中調整射線劑量分布,在最大限度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減少對周圍正常組織(如腮腺、腦幹、內耳等器官)的損傷,降低口乾、聽力下降、吞嚥困難等併發症的發生率。
對於中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療已成為標準方案,研究表明,化療與放射治療合併能增強腫瘤殺傷能力,同時降低遠端轉移風險。此外,誘導化療和輔助化療的個人化應用,進一步提升了療效。隨着治療效果的提升,早期鼻咽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已超過九成,即使是晚期患者,五年存活率也從過去的少於五成提升至七成或以上。
Julie年半前確診鼻咽癌,當時她左耳失聰,這是鼻咽癌的典型表現,因為腫瘤影響擴張耳咽管的肌肉。耳咽管的功能是當其擴張時,平衡中耳和大氣壓力,如果這個平衡氣壓的功能受損,中耳和大氣壓力之間就會產生氣壓差,導致耳膜無法將聲波傳遞到中耳和內耳,出現耳聾。這種現像在正常人身上也會出現,如果大氣壓力迅速升高,例如在飛機下降時出現,稱為「飛行耳聾」。
但是隨後的磁力掃描和正電子掃描顯示受腫瘤影響範圍更廣,顱底骨廣泛侵蝕,腫瘤伸延至腦垂體邊旁的海綿竇,雙側上頸部淋巴結受累等。腫瘤科醫生向Julie解釋說,儘管她的病情已到比較晚期,如果她採取最積極的治療策略,包括放射治療前的誘導化療(吉西他濱和卡鉑)、同步放化療,然後再進行放射治療後輔助化療(吉西他濱和卡鉑),以及再加上一年的口服capecitabine輔助化療,估計有八成機會完全控制腫瘤。
在開始誘導化療後,剛剛發表的國內臨床研究報告顯示在化療和同步放化療的基礎上合併PD-1免疫治療,可以使腫瘤控制進一步改善一成半左右,但由於鼻咽癌的輔助PD-1免疫治療尚未獲得FDA等的國際藥物使用認可機構批准,保險公司不太可能報銷「常規之外」的PD-1免疫治療費用。Julie和丈夫商量後,很快就決定使用PD-1免疫治療。
Julie即將完成為期一年的Capecitabine輔助口服化療,在最近的覆診時,Julie告訴腫瘤科醫生,她定必持之以恆地繼續健康的生活方式,希望得到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