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肉是人體中最大的器官,約佔體重的三到五成。肌肉不只是讓我們能夠行走、跑步或搬重物,還參與多項身體的重要代謝過程,包括能量、血糖、和蛋白質等的新陳代謝。調節血糖水平方面,肌肉是身體中主要利用血糖的器官,約有七成五的葡萄糖運用是被肌肉吸收和使用。這代表肌肉能幫助穩定血糖,降低糖尿病和代謝症候群的風險。肌肉是身體最大的能量(肝醣,glycogen)儲存庫,當身體需要能量時(如運動、或空腹),肌肉能迅速分解肝醣來供應能量,維持血糖穩定。肌肉同時是身體最大的蛋白質儲存庫,有充足的肌肉量才能夠維持身體蛋白質儲備,當身體需要修復組織(例如病後復元,傷口修復)或在飢餓狀態下,肌肉會釋放氨基酸,支持其他器官的蛋白質合成和能量需求。
肌肉組織即使在休息狀態時也比脂肪消耗更多熱量。擁有較多的肌肉量,能提升整體基礎代謝率,幫助維持健康體重、促進脂肪燃燒、預防肥胖。肌肉在收縮時會分泌多種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質(統稱為肌肉激素,myokines),這些活性物質有助增強免疫系統功能,和減少慢性發炎,繼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失智症的風險。
保持良好的肌肉健康,還能夠帶來其他多方面的好處,包括肌肉收縮時施加在骨骼上的機械力刺激骨質生成、預防骨質疏鬆;強壯的肌肉能夠保護關節,減少跌倒與骨折風險;肌肉釋放的myokines具有保護神經細胞、促進大腦健康的功能、降低認知功能衰退和失智症風險;透過改善血糖代謝、降低血脂、調節血壓以及其抗發炎作用,肌肉能有效降低心臟病、中風等風險;透過蛋白質儲備庫的功能,肌肉能夠增強復元力,在生病、手術或創傷後加速復元;研究發現,擁有較高肌肉量的癌症患者,對治療的耐受性更好,併發症較少,存活率往往更高;強健的肌肉讓人行動自如、充滿活力,減少跌倒和骨折風險,減少疼痛與疲勞感。
我們應保養這「健康守護者」。「養肌」的最佳方法是肌肉力量訓練,每周至少進行兩次針對主要肌群的抗阻力運動。這不一定要上健身房,使用彈力帶和啞鈴,或利用自身體重進行深蹲、弓箭步、伏地挺身(push up)、橋式、平板支撐等,都極為有效,關鍵是逐步增加強度(重量、次數或組數),諮詢專業教練效果更佳。蛋白質是肌肉合成的基石,每餐均攝取優質蛋白質(如豆類、魚類、雞肉、雞蛋、乳製品、豆製品等)。日常生活維持活動量,避免久坐不動!日常多走路、爬樓梯、做家務,都是累積活動量的好方法,定時進行帶氧運動(快步走、游泳、騎單車),有益整體心肺代謝健康,能夠與抗阻力運動相輔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