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的第一聲雷響,便是春雷,多發生在驚蟄前後,大自然裏休眠的動物,地底下的蟲子都被驚醒了。古人認為驚蟄時節,這些「害蠱」象徵着厄運、是非或「小人」,「打小人」這風俗便應運而生,趕走生活中的是非或不如意。過往農戶亦會燃點艾草驅走害蟲,保護農作物,現代家居也可仿效用艾草薰屋或佩戴中藥香囊(如蒼術和藿香)以驅蟲辟穢,為家居消毒,預防春季流行病。
春雷一響,人們的肝膽系統其實亦活起來,因春天五行屬木,對應人體肝膽,此時眼睛特別易乾澀,嘴裏常覺苦苦的。老祖宗說春天是發陳的季節,身體裏其實也在發芽,發芽須要陽氣,這一下春雷引動了肝火,使身體產生了點熱象。在廣東一帶,老一輩會煲些茵陳蒿,以平肝火,現在泡杯菊花茶也有類似效果。
春季的三個節氣,標誌着天氣回暖,萬物復甦,肝氣漸旺,養生方面需順應自然,注重疏肝健脾,防風禦寒。日常飲食宜清淡,食材應少酸增甘,宜減少吃酸味食物,如山楂、檸檬,因酸味易收斂肝氣;可適量吃甘味食物以健脾,如紅棗、蜂蜜。驚蟄後氣溫波動很大,應適時增減衣服,避免着涼。春季肝氣易鬱結,情緒波動大,可透過接觸大自然或適當運動以放鬆心情,必要時按壓太衝穴(足背第一、二趾骨間),以疏肝理氣。
最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