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贈 延第二生命 | 陳以誠

作為香港醫學會器官移植委員會的聯席主席,筆者恭喜8個月大的祈祈,成功獲得心臟移植!

患上先天擴張型心肌病的祈祈,4個月大心臟衰竭,兒童心臟專家斷定要心臟移植,換走病心。今年2月初,8個月大的祈祈心臟只剩兩成功能,醫院呼籲:若有兒童不幸離世,請家長同意捐贈孩子的心臟給祈祈。孩子需要心臟移植兩個最常見的原因是:

先天性心臟缺陷(congenital heart defects)及心肌病(Cardiomyopathy)。

心肌病主要分為擴張性(dilation type) 、增肥性(hypertrophic type)、窄縮性(restrictive type)、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thy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myopathy) 。

香港兒童醫院有治療複雜先天心臟病的豐富經驗,能盡量延長兒童病心壽命,推遲移植的需要,療法包括口服心力衰竭藥物和靜脈注射強心針。在惡劣衰竭狀況下,有機械輔助裝置(機械迴圈支援裝備)幫助病態心臟將血液泵入身體,等待移植。

兒科心臟移植成功的一個關鍵是營養穩定,讓病童更快準備好移植,減少移植後併發症。

祈祈的名字很有意思。筆者就有為祈祈向上主祈禱,在祈祈心臟及身體狀況再惡化之前,能及時有心臟病捐贈,安全及時(最好4小時內,今次只是2小時10分鐘)送到兒童醫院,並成功完成手術(今個次只係用了6個多小時)和康復,讓祈祈可以正常成長,生活和學習。

器官捐贈者難找,香港人口少,嬰孩心臟捐贈真的難尋。有大灣區支援,機會便大些。

2022年12月7日《東周刊》79期,筆者在這專攔寫了當時4個月大的芷希心臟衰竭,絕望地期待移植。當時有73個病人等待心臟移植,香港可以給希希第二生命的機會極低(要有13公斤以下人士捐出心臟)。感恩終於得到深圳以北的家庭捐嬰兒心臟給芷希,那是香港第一宗特事特辦跨境器官捐贈和移植的個案,現在希希應已入讀幼稚園。

正如祈祈父親說,這是一個奇蹟。手術前準備,手術期間和之後的康復路上,醫護團隊、營養師、社工、輔導心理學家和教育同工,都齊心努力幫助這家庭準備充足和克服困難。

繼續祈禱移植新心沒有問題,不受排斥,在祈祈體內健康成長,國際數據顯示絕大部分移植心臟都和孩子一起成長到成年。

請大家參加在4月13(星期日)上午9時舉行的「醫學會器官捐贈推廣步行」,當日筆者還會與楊協和醫生,成功換心的Tony和換腎的Ben-起唱〈大愛傳承〉和〈第二生命〉。

在YouTube 大家都找到這兩首歌!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