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種蚊蟲傳播的病毒 | 陳以誠

筆者曾為香港衞生署創作了〈滅蚊是對〉及〈滅蟲週記〉,由幾位小拔萃同學和我合唱。當時衞生署在所有公園及康文署設施廣播,也上了電視台的《兒歌金榜》,唱至街知巷聞。事實上,香港控蚊工作不錯,蚊傳播的登革熱及日本乙型腦炎等很少發生,只從外地輸入。

蚊叮可感染登革熱、日本腦炎等,雖然多雨夏天已過,出外旅遊(如國慶或聖誕假期),或到一帶一路國家工作,應留心該處是否疫區,接種疫苗或用藥能降低感染風險。

世衞指出,蚊蟲病媒傳播的疾病佔全部傳染病的17%,每年70多萬人因而死亡。其中經蚊子傳染的疾病逾10種,較常見5種蚊子傳染病如下:

1. 登革熱

被帶有登革病毒的蚊叮而感染,症狀包括:高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皮膚出疹等。這病毐有4個品種,感染第一次病情很輕,第二次(另一品種)可以有出血性病發,第三次感染便很易有內出血,如腦出血,甚至致命。

熱帶、亞熱帶地區超過128個國家、39億人有登革熱風險。去東南亞旅行(那些國家每年數十萬宗病例)必須小心,香港暫無安全有效疫苗,要靠防蚊措施,像筆者防蚊歌〈滅蟲周記〉,就是講預防登革熱的貼士。

2. 日本腦炎

最先在日本發現,於內地是風土病,小孩都注射疫苗,經帶有日本腦炎病毒之蚊傳染,患者多無症狀,可能會有頭痛、發燒、腦膜炎等,嚴重患者恐致弱智,精神與神經後遺症,甚至死亡。

香港沒有規定要接種疫苗,但去疫區工作的人士必須注意,無論孩子或成人都值得接種疫苗。

3. 瘧疾

由寄居於瘧疾蚊的寄生蟲,經瘧蚊叮進入血所致。早期的症狀包括:發燒、畏寒、冒冷汗,或有頭痛、肌肉痛、關節痛、噁心、嘔吐及疲倦等。嚴重的可引致肝腎衰竭、肺水腫、急性腦病變、痙攣、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瘧疾流行地區包括:東南亞、南亞、中南美洲、非洲等地,香港患者皆為境外感染移入(香港沒有瘧疾宿主蚊)。出發到疫區前,在當地期間和返港後都要服預防藥,例如doxycycline。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屠呦呦發現青蒿草有用,提煉出青蒿素,對鼠瘧原蟲抑制率達100%,在2000年被世衞首選為抑制瘧疾的藥物,研究顯示能在5歲以下兒童有效減少感染65%。

. 寨卡病毒

經蚊叮感染寨卡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可透過母嬰垂直傳染,或輸血、性行為等方式傳染。僅兩成患者會出現發燒、紅疹、關節痛、關節炎、結膜炎、頭痛、肌肉痛、厭食、腹痛等症狀,部分症狀與登革熱相似但較輕微。患病孕婦感染胎兒後,會導致細腦症,令嬰兒嚴重弱智,一生受害。

此病暫未有疫苗或安全有效藥物,仍靠滅蚊控蚊,避免蚊叮等預防措施。

5. 黃熱病

受到帶黃熱病毒蚊叮傳染,在非洲及拉丁美洲常見,經由人傳人。症狀包括:發燒、關節痛、關節炎、頭痛、肌肉痛、疲倦、噁心、嘔吐,隨時有致命腦炎等。若要到非洲等地,又擔心當地是疫埠,請到政府port health海港診所求醫,看看該地是否疫埠,應否預先接種疫苗。

可以的話,請在出發旅行前捐血,因為到疫區後,可能在血液中帶病毒或瘧疾蟲,在潛伏期中,也可傳開這些傳染病!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