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於12月初出爐的學習能力國際評估研究發現,香港15歲學生的科學、數學、語文都在三甲以外,(新加坡3項都第1,澳門和台灣成績也高於香港);而香港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降低得特別厲害,今年在81個國家或地區的研究比較中,跌出10名以外(排11)。
政府及教育學者應參考這研究分析,教育方向及策略如何改進?問題如何解決?除了網上授課令學生學習效率低,還有甚麼原因?澳門、台灣甚至新加坡也長期停課,但他們卻沒有香港那麼大的跌幅。
令人更痛心的消息是2023年1月至12月中,香港有近40名學生(2018年是14名)輕生離世。求生是人類本能,香港這麼多青少年甚至兒童求死,我們必須正視。
今年港產電影《年少日記》10歲男主角感動很多人。醫生叔叔試從電影分析和應對兒童情緒低落、自殺的問題。
1. 家庭:父母不和,對小朋友造成很大壓力和衝擊。電影中母親將婚姻失敗歸咎於孩子,竟說將來離婚都係因為你!兒子便內疚。父親又常將他和成績好的弟弟比較,令他無地自容,感到被羞辱。家長切忌比較,傷害孩童自尊心。雖然古語有云:知恥近乎勇;但若抗逆力弱,自我形象低,重複的羞恥侮辱,絕對會使人憂鬱。家長「偏心」待子女,製造不公、抑鬱、憤恨和冤屈,會埋藏計時炸彈。大多數人本來就不懂得怎樣做父母,父母應該虛心學習做家長,學習溝通,控制情緒。傷害子女的說話,不可衝口而出。正如聖經說:「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生氣卻不要犯罪。」
2. 學業:自古中國人太注重讀書成績:「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其實,每人智力和才能都不同,今時今日,我們應該着重孩子多元智能發展,學業壓力太大便會爆煲!讀書成績差不是絕望。家長應該接受讀書讀大學不是唯一出路,君不見很多厨師、運動員、設計師、藝人甚至網紅等,都將自己潛質發展成功,「行行出狀元」,天生我才必有用。不一定要考試高分,才能養活家人。學生盡力做好,便對社會有貢獻!提升學習興趣,增加理解效能,自發學習,比填鴨式,強制高壓教育制度,更能幫助學生快樂成長。
3. 認識、諒解子女:片中大兒子成績差,記憶力及學習能力低,考試「滿江紅」,中英數都「肥佬」,就是弱智嗎?就無希望?其實若他弱智,他怎可寫出那麼精彩的日記?寫日記需要語文智能和內省智能。心理學家及專科醫生可以評估學生智能,了解學生是否智能正常卻有學習障礙,如自閉症傾向,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閱讀書寫障礙。4至8%學生有特殊學習障礙,SEN(special education needs)必須正視,家長、老師、社工和醫生要合作,幫助這些學生,對症「下藥」,釋放潛能。弱智輕度(IQ50-69%)而不能適應普通文化學校,應考慮特殊學校。若中度或嚴重,讀適合的特殊學校。
4. 朋輩、偶像及傾訴對象:朋友傾談及鼓勵是醫治抑鬱良方,即使竉物或布公仔也好。突然失去傾訴對象令情緒惡化,片中漫畫師逝世、鋼琴老師被「炒魷」和布公仔被丟掉,便使孩子陷入情緒低落漩渦。家長、老師、社會都應重視孩子們的感受和需要,了解他們學習壓力,情緒問題,心靈困擾,有需要便找心理專家、輔導或醫生幫助。讓孩子珍惜自己、珍惜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