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腸蠕動的速度直接影響形成泄瀉或便秘,但有一種情況是大便呈現黏滯而排出不暢,廁盆殘留糞便,此屬於中醫的濕重。濕重就是指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出了毛病,為防止其進一步惡化。一開始濕重,其實只要煲些苡仁、扁豆、生姜和陳皮之類,大便粘滯的情況就能改善。
若你此刻不正視濕重問題,除了大便黏滯之外,慢慢你會感覺身體容易疲倦,頭重重的、永遠像睡不夠的。當你看看舌頭,或鋪滿一層厚厚的脷苔,胃口都減少了,但頭油和面油逐漸增多,最後或形成脫髮或痤瘡。婦女亦可能出現白帶增多。大家都知濕氣重的季節,最容易滋生細菌,人體也一樣,無論是腸道、陰道甚至皮膚的壞菌群亦相繼活躍起來,引起相應部位的炎症。
當身體出現炎症,那時不只有濕,還有熱,也即是濕熱。這時身體容易出現汗臭、痤瘡化膿、頭髮脫落更嚴重。腹痛腹瀉更常出現,且便後不久,又想大便。白帶多的婦人,分泌變黃,質變黏稠,並散發異味及小便頻密,此乃陰道或尿道炎的常見症狀。一些關節舊患、瘡瘍或皮膚疾患(如濕疹)亦相繼復發。
中醫的其一個核心思想,就是在臟腑略為失衡之時,將一些未演變成疾病之前的前期症狀幹掉,上述只是其中一個例子,我們稱之為「治未病」。
最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