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腫瘤

頭頸癌包括舌癌、口腔癌、口咽癌、下咽癌、咽喉癌等,大部分屬於鱗癌,腫瘤行為及對治療的反應相似。頭頸癌通常在腫瘤位置形成腫塊,影響該處功能,確診後,患者要透過內窺鏡,電腦掃描及磁力掃描去確定腫瘤所影響的範圍,有否侵犯附近骨頭及軟組織,及作出腫瘤分期。鼻咽癌不包括在頭頸癌這組群內,因為其致癌原因及其對治療反應與其他頭頸癌完全不同。

治療方面,早期頭頸癌可用手術或放射治療作為根治性治療,兩者療效相若,但放射治療能提供較佳的器官功能保護,完成治療後病人的生活質素較佳。頭頸癌治療近二十年的突破,包括手術後的器官重建,利用游離肌蒂皮瓣彌補切除腫瘤後留下的缺陷;放射治療的精準度大幅提升;同步化療及放射治療令根治腫瘤能力提高。針對晚期及轉移性頭頸癌,化療及標靶治療方面還是沒有突破。頭頸癌的主要致癌原因是吸煙,香煙所含的數以百計致癌物質,在致癌的過程中,令頭頸癌癌細胞出現大量的基因突變,繼而產生大量的新抗原,因此頭頸癌一般對PD-1免疫治療有效。數种PD-1免疫治療藥物已獲批用於復發或轉移性頭頸癌。目前,亦有研究在患者開始放射治療前,或使用同步化放療後,加入PD-1免疫治療作為輔助治療,以前提升根治的機會,初步研究結果顯示效果良好。

現年八十三歲的陳伯,十八年前確診鼻咽癌,完成放射治療後,一直都非常小心口腔及牙齒健康,定時覆診牙科醫生作跟進及預防性治療。一年前發覺下顎的門牙鬆了,提早覆診牙科醫生,發現下顎牙周圍的牙齦出現了另一個腫瘤,活檢後證實是中度分化鱗癌。

陳伯找到了十七年前為他根治鼻咽癌的腫瘤科醫生,掃描證實現時的牙齦鱗癌與十七年前的鼻咽癌沒有關連,是第二個獨立的腫瘤,經研究後高劑量放射治療及強度高的化療都不適合,所以建議陳伯使用PD-1免疫治療。開始治療後六星期,腫瘤有些微縮小,但兩個月後又再開始慢慢生長。因為放射治療可以在殺死癌細胞的過程中提升腫瘤對PD-1免疫治療的敏感度,產生協同作用,腫瘤科醫生建議陳伯繼續PD-1免疫治療,但要加上低劑量的放射治療。完成放射治療後六星期,牙齦的腫瘤完全消退,牙齦的潰瘍也完全愈合。半年後,陳伯按時回到腫瘤科醫生診所繼續PD-1免疫治療,他期望今次的治療效果會跟十七年前的一樣。

也是在十七年前,我開始為《東周刊》撰寫專欄《醫道》。這標題的意思是行醫之道,也意味着在治療過程中與病人同行。我很榮幸能夠通過《東周刊》這個專欄,用通俗易明的語言解釋癌症治療,並用故事形式帶出治療結果比較樂觀的一面。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