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份早餐的外賣單子(見圖)。先交代一下背景。是一家冰室,即是茶餐廳,開在跑馬地,一個早餐由多士餐至扒餐,收三十多元至五十元,無疑屬中產取價。有早餐、午餐、常餐、下午茶餐、晚餐,每種餐都有十款以上主菜和不同配搭,當然有單點。
只說早餐,有十一個選擇,有茶餐廳必有的餐蛋,也有招牌叉燒湯意、沙嗲或香茜肥牛一丁、羅宋湯牛腩通粉、吉列魚柳、煎豬扒、雪菜肉絲;可配炒蛋、煎蛋、火腿絲炒蛋、腸蛋等;跟多士或麵包;當然還有冷熱飲品。
根據餐牌是有固定配搭,但客人可按自己心水隨心左配右搭。這張單顯示店家的以顧客為中心的經營態度。坦白說,每個客都不依餐牌上的搭配,被定為A餐或H餐其實已沒意思,而且對落單的夥計帶來麻煩,也容易搞錯。
從前是夥計大聲向茶水部或廚房喊出柯打,又或者是手寫落單,那張單子沾一點水貼在爐頭附近。手寫單是本地庶民街頭飲食的文化遺產,「○茶」即檸茶,「凍力」即凍好立克,早年識字的夥計不多,即使識字亦落筆打三更,有時忙得交關,總之寫得越少字越好,有時寫得龍飛鳳舞,或者盡是錯別字,要行內人,甚至是相熟的自己夥計才睇得明。
電子化年代,由夥計人手按屏幕電子落單,或者越來越流行的客人自行掃描二維碼,當然亦可以設定選項,諸如「少甜」、「走青」、拉麵亦可選硬、適中、軟的口感。如此落單,的確要花點時間,但單子一目了然,廚房只要照單子的各項要求如法炮製便是了,出錯機會大減。
這張單,是電子落單時代的代表作,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編配了外賣編號,對啱底單便不會派錯,幾點鐘落單,一清二楚。我點的是雪菜肉絲配米粉,跟火腿絲炒滑蛋,多士改方包,不要塗牛油,熱鴛鴦,毋須要餐具,其實我忘記了「走甜」,結果帶回家才發現有一包咖啡糖。
下一個超AI時代,能否做到不必動指頭,憑意念落單?
最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