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安健康領域 │ 幼兒流感 留意四徵狀 立即求醫不拖延
更新時間:12:00 2024-04-01
發佈時間:12:00 2024-04-01

本港自去年尾進入流感高峰期,近月更不時出現幼兒感染流感的嚴重個案,需要送入深切治療部救治,作為家長,難免每日提心吊膽。兒科專科醫生說,避免併發症發生是應對幼兒流感的重中之重,提醒家長切勿採取「拖字訣」,一旦幼兒高燒不退或有脫水等徵狀,必須盡早求醫。  

看着兩歲的瑤瑤活潑地玩耍,媽媽鄭太也鬆一口氣,回想起月前瑤瑤入院的境況,她自覺愧疚。她憶述,瑤瑤起初只是咳嗽及流鼻水,原本打算觀察一兩天狀況,再決定是否求診,畢竟她覺得「小朋友要病才會長大」,但就沒有想過病情惡化得這麼快。
瑤瑤患病第三天,身體發熱,鄭太仍未有求診的想法,只是讓囡囡服用購自坊間藥房的退燒藥及退熱貼降溫,可惜未有改善,更一度發燒至攝氏三十九度。當時瑤瑤已經狀甚疲倦,精神散渙,而鄭太在她發燒第六天才懂求醫。當時瑤瑤有脫水情況,主診醫生即時安排入院,處方特效藥「特敏福」後,她的狀況終於有好轉。

幼兒感染率高

幼兒感染流感是非常普遍的事,仁安醫院兒科顧問醫生嚴秀泳引述研究指,兩歲以下的幼兒,每十人就有一至兩人會患上流感,年紀越小,感染機會越大;直至十八歲前,這班小朋友也是暴露於流感風險當中,平均每一百人就有十至四十人會中招,隨着免疫系統日漸增強,平均每一百人就有十至四十人會受到感染,十個人會出現徵狀。
父母最擔心子女「中完一次又一次」,嚴醫生對此表示,近年流行的甲型及乙型流感分有不同類型,加上病毒變種,的確會有「中完又中」情況,惟徵狀嚴重與否,取決於個人免疫系統,「之前感染過某一種流感,身體牢記了這個病毒後,一旦再接觸,免疫系統就會召集救兵打仗,令其不受感染;然而,有些人免疫系統『記性』較差,反應較弱之下會再被感染,不過病情多數會較輕微。」嚴醫生說。
過去一年流感多次爆發,嚴醫生解釋,自從去年疫情緩和,政府解除所有防疫措施後,上呼吸道感染及相關併發症個案增加,化驗結果顯示部分患者同時帶有三至四種病毒或病菌,導致診斷及治療困難,這或與疫情期間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抗體建立減少有關。
正因為這種狀況看似避無可避,父母更要留意子女日常的身體狀況,畢竟幼兒在感染流感後,徵狀可能像個案中的瑤瑤般急劇惡化。

高燒不退 格外留神

「幼兒流感的徵狀包括發燒、咳嗽、流鼻水、肌肉及關節疼痛等,與成年人一樣,然而前者會表現得更嚴重。研究指出,百分之九十八的三歲以下幼兒會發燒,十個有六個會發燒至攝氏三十九度以上;高燒至攝氏四十度以上的,十個則有兩個,成年人很少燒到這個程度。至於咳嗽及流鼻水,十居其九也會有。另外,百分之六幼兒則會嘔吐及腹瀉。」嚴醫生說。
針對幼兒發燒徵狀,父母亦要留意兩歲以下的幼兒有機會因此出現身體抽搐或痙攣。這種名為「發熱性痙攣」的現象一般維持五分鐘以下。嚴醫生提醒家長,若然抽搐歷時過長,抽搐停止後一段時間仍然神智不清、手腳癱瘓或臉色蒼白等,應盡速帶同幼兒到急症室求診。
為甚麼幼兒流感有這麼大反應呢?嚴醫生認為,這或由於幼兒出生後第一次接觸流感病毒,身體未有抗體抵禦病毒,故此徵狀相對嚴重,曾經感染過流感的幼兒,相比之下,嚴重病徵的情況會較少。
提到抗體,自然聯想到餵哺母乳與抵抗力的關係。嚴醫生說,嬰兒在母體時受到媽媽抗體的保護,至出世時抗體維持在最高水平,之後抗體水平逐漸下降,至六個月時已少於一半。如果父母希望給予最佳保護,可考慮餵哺母乳,臨床經驗告知,飲用母乳的寶寶至戒奶前,感染機會相對較低。

如有脫水 立即求醫

瑤瑤媽媽記得囡囡被收入院時已有脫水情況,無奈幼兒往往無法直接表達口渴情況,家長能夠怎樣看出端倪呢?嚴醫生說,幼兒缺水期間,小便次數通常會減少、並會伴隨嘴唇乾澀、眼睛凹陷等現象,部分更可能淚水明顯減少及囟門(俗稱天靈蓋位置)過度凹陷。她提醒,當幼兒出現類似情況,家長切勿選擇再作觀察,應及早帶同子女求診,否則併發其他疾病,父母追悔莫及。
嚴醫生曾遇過一名一個月大的女嬰不幸感染了甲型流感,因發燒及氣喘而入院接受治療,直至第四天,女嬰的病情惡化,需要插喉呼吸,更一度要使用強心藥。檢查結果發現,女嬰併發了嚴重肺炎,損害到心肺功能,最終需要留院一段長時間始能康復。

呼吸異常 或有肺炎

「儘管感染了流感病毒後,患者可以自行康復,然而我們必須留意幼兒有沒有出現併發症,例如肺炎、支氣管收縮、腦炎及心肌炎等,這些疾病可以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尤其要留意幼兒的精神狀態及呼吸有否異常。」嚴醫生說。
所謂呼吸異常,是指幼兒有否氣喘,嚴醫生指父母可以透過點算子女的呼吸次數,以判斷他們呼吸狀況。舉例說,六個月以下幼兒如呼吸超過五十五至六十次(每分鐘計)、半歲至一歲超過五十次、一歲至歲半維持在四十五至五十次以上、或一歲半至兩歲幼兒超過四十次以上,便需要盡快接受診斷,因這可能是支氣管炎或嚴重肺炎的徵兆。

精神散渙 病況嚴重

臨床診斷,是評估幼兒流感的重要一步,目的是排除併發症的可能性。嚴醫生說︰「我們會觀察幼兒的精神狀態,如果呆滯、感到疲倦及昏昏欲睡,意味着其精神狀態轉差,需要入院接受進一步治療。此外,亦會留意幼兒有否食慾不振、屙嘔、氣喘及肺部有否雜音等病徵。」
由於病毒多變及病徵相似,她鼓勵家長在幼兒發病期間,進行快速測試,以分清楚屬於季節性流感或是其他病毒。如有需要,患者可獲安排接受聚合酶鏈反應檢測(PCR),準確度較高,有助制訂下一步治療方案。
處理幼兒流感,在沒有併發症情況下,一般會以舒緩徵狀為主,尤其一至歲半幼兒較易發高燒引致發熱性痙攣,必須加以控制。一般而言,退燒藥、草本配方的咳水及化痰藥是普遍使用到的藥物,如果確診流感並且高燒不退,便會考慮處方抗病毒藥物,最為人認識是「特敏福」。
「特敏福」是對付甲型及乙型流感的抗病毒藥,嚴醫生提到,通常會在發燒四十八小時內處方這類藥物,惟當持續高燒並有併發症風險,即使過了兩天仍會因應患者的身體狀況考慮處方相關藥物。
一般而言,流感引起的發燒徵狀在五至七日內會消失,咳嗽則有機會長達兩至三星期,如果幼兒出院後狀況有異,家長應盡快陪同複診。患病期間,幼兒亦應留在家中休息,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及適時補充水分。
要預防幼兒感染流感,除了保持個人衞生,嚴醫生就建議六個月以上幼兒可以接種疫苗︰「接受注射後,仍有機會中招,惟嚴重程度會降低,併發症風險也較少。」她認為,最理想是每年秋天接種以應付流感高峰期,同時嬰幼兒的照顧者、家人及孕婦也要接種,減低互相感染的機會。

幼兒流感照顧重點

1.記錄發病日期及定時監察體溫
2.記錄呼吸頻率
3.觀察進食量,大、小便次數及量。
4.充足休息及睡眠
5.補充水分,多進食新鮮蔬菜水果。
6.留在家中,避免到公共場所。
7.勤洗手,保持個人衞生。
8.保持家居室內空氣流通

應對流感三大錯誤

年幼子女高燒不退,父母可能想盡辦法幫他們盡快降溫退燒,然而有不少謬誤,仁安醫院兒科顧問醫生嚴秀泳就列舉父母應對幼兒高燒的常見錯誤,助大家撥亂反正。

錯誤一
病童手腳冰冷,穿厚衣服保暖。嚴醫生指出,人體的周邊血管會在發燒時收縮,手腳的血液供應減少便會變得冰冷,正確做法是避免幼兒身體過熱,應為他穿着鬆身及較薄衣服助其散熱,令他們盡快退燒,而非「焗住」身體。

錯誤二
使用凍水物理降溫。降溫的做法是正確,但不是使用冰冷的水。嚴醫生解釋,凍水會令血管收縮,更難散熱。父母應使用微溫的水(約攝氏三十二至三十五度)浸泡毛巾,扭乾少少後,輕拍或輕印在幼兒全身約二十多分鐘,期間換水。此外,亦可讓幼兒浸泡暖水約十多分鐘,達致同一效果。

錯誤三
強行餵食。父母以為幼兒發燒,需要攝取更多營養,惟嚴醫生指最重要是水分,避免幼兒脫水,哪怕是湯水、果汁、奶及清水,「總之有水分就好」,否則當出現脫水,高燒也難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