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醬炊紅花桃|黃錫榮

以前很多的野生冰鮮魚是捕撈魚獲之後用冰即時覆蓋,不是低溫急凍的,這樣能更好保持魚的肉質,主要是這些魚種多是離水即死,無法養着運回,如牙帶、斗䱽、紅杉魚、紅花桃等等,還有很多很多。但價格都是非常貼地,也是沿海普通人家的家常菜品。

時移世易,現在某些品種已供不應求,更成為高端食府的名菜,連「打冷檔」最平常的大眼雞,價錢已是三十年前的二十倍。究其原因,皆是食物美味受眾人認可及因生態轉變致產量銳減。

有一種魚近年來在浙江、福建與廣東非常令人青睞,這種以前香港的福食魚(員工餐),若是粗個頭的,則變成今日可遇不求的的稀有食材。這便是潮汕人叫的「紅花桃」,學名棘頭梅童魚,台灣俗名黃皮,其它稱謂為黃鼻頭、黃眉頭、梅童頭、黃獅魚或獅頭魚等。

近來是紅花桃的盛產期,與大家研究幾個做法,我個人喜歡將劏洗乾淨的紅花桃(須保留肚內魚膠)直接用海鹽略醃片刻,然後煎香而食,真味甘腴。好友鄭永麒開設的新派中餐廳「WING永」(今年被評為亞洲五十最佳餐廳排名第三),有一道菜「黃酒燜獅頭魚」非常美味,大家可於網上學習。有一道古粵菜的炒獅頭球也非常經典,其配菜不再拘泥於菜薳,可用百合、雙芹、兒菜。

還有潮州名菜「豆醬炊紅花桃」。

材料:子薑、普寧豆醬、糖、生粉和雞油。

做法:先將子薑洗淨切幼條,用少許鹽醃約兩個鐘,然後漂水沖走鹹味,再將子薑索乾水放入普寧豆醬浸二十四小時即可。蒸魚時,將魚身索乾,豆醬薑加少許糖、少許生粉、雞油攪拌均勻鋪上魚身,按魚大小決定時間,大約蒸五至八分鐘。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