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鞋敲你個頭 | 梁家權

多骨的魚,零舍好食!」雖然享受美食有時的確要付出代價,除了肯花錢之外,更可能要費一番工夫。我並非因為這句話才向難度挑戰,根本由細到大都喜歡吃魚,一旦喜歡就不會視之為畏途,正如「唔辛苦又點得世間財」,道理如出一轍。

大年初一往世叔伯家拜年,被我起名「上海妹」的長輩,命傭人炮製了一條煙燻鯪魚出來(圖)。嘩,煙香到不得了,老實不客氣舉筷夾走一大塊。「好多骨㗎喎!」她先旨聲明。

我太熟悉鯪魚了,是牠怕我,我怎會怕牠,因為太了解鯪魚了!自小跟母親去街市買餸,見到淡水魚檔上的鯪魚認真可憐,除非全條活魚供人煲粉葛豬踭鯪魚湯,否則多數會被一刀開成上下兩半。上半是完整的魚脊連中間幼細的主骨,供人起出魚背兩大條魚柳剁碎做魚滑;下半是連魚頭和魚卜的魚腩,以薑蔥清蒸最佳,我家人多,須買三、四條魚腩才夠食。

說沒鯁過骨是騙人的,事實鯁了鯪魚骨十分難搞,鯪魚的骨又幼又尖又多,一根幼如頭髮的刺骨插入喉嚨某一個位,別指望伸手指入去弄出來,只能塞一大嚿飯落去,期望將骨推落腸胃,據說胃酸可將之溶掉。嫲嫲有一招很匪夷所思,卻是與大嚿飯配套同時進行的,就是「拖鞋敲你個頭」,而且必須一邊敲一邊唸:「骨落!骨落!」究竟是嚿飯的功勞,還是拖鞋真的有用,抑或必須兩者齊齊發功才有效,天曉得!無論如何,鯁一兩次骨就學識食魚,是失敗乃成功之母的最真實例證,如果一次鯁骨便一世不吃魚,在人生的美味回憶中就缺了最重要的板塊,現實中我認識兩個這樣的人。

鯪魚是廣東家魚中味道最特別和最甜的,剁碎再加鹽撻至起膠成魚滑最好吃,似乎沒聽過沒見過人原條鯪魚蒸來吃,熟練如我也要小心翼翼,但做一夜乾、臘魚、煙燻,都需要開兩邊原條處理。上海妹那條煙燻鯪魚,三分之二都到了我的肚子裏,而我的碟子上,有幾十條晶瑩剔透的幼刺骨。這條鯪魚泉下有知,應該死而無憾!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