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第四次來到葡萄牙里斯本Pastéis de Belém餅店,烘焙房釀裝上大玻璃,讓人看到製作葡撻的過程,葡撻的香甜氣味滲透每一寸空間。此店的葡撻已經沒那麼甜,也是新鮮出爐的,我們吃慣港澳地區葡撻,覺得尚算好吃;相對葡國其他店子,葡撻大都是凍的,極其量翻熱給人客,而且都非常甜!
如此甜的葡撻,是正宗的葡國風味,不甜才是離經叛道之作。要多謝英國人安德魯Andrew Stow,摸準東方人口味,一九八九年與太太瑪嘉烈在澳門路環開店引入的葡撻大幅度減甜,結果大受歡迎,後來過江在旺角山東街開一家小分店,門前經常排長龍等葡撻出爐,香港人才在蛋撻之外多一個選擇。後來澳門茶餐廳,以至KFC炸雞店都有出爐葡撻,但受歡迎程度始終與蛋撻有一大段距離。一九九七年安德魯瑪嘉烈離婚,各有店子賣葡撻,兩店口味差異不大,是港澳版葡撻的標準。
世上第一個葡撻與里斯本Pastéis de Belém餅店有淵源,開業至今二百年來一直由家族掌舵,並且自言沿用傳統手法捏製撻模,以及有秘而不宣的比例秘方混和麵粉和配料。不過,葡撻以蛋黃為主要餡料就始終不變,因為葡撻的出現與蛋黃過剩有關。
葡撻的誕生與修女熨衫有關。歐洲很多修道院,多個世紀以來修道院的修女都為自己和修士的熨衫,他們的修士袍才如此挺直,而熨衫時落蛋白是箇中蹺妙,手法一如早年我們以漿粉熨直恤衫一樣。蛋白當然來自雞蛋,熨衫之後剩下大量蛋黃,修女便拿來做糕點和焗撻。一八二○年葡萄牙大革命,所有修道院關閉,修女為生計將過去在修道院焗撻的經驗拿來謀生,有生意人見修女的撻受歡迎,買斷她們的配方,並且開設這家餅店。
以我經驗,用甘苦味十足的Espresso濃縮咖啡配葡撻,既中和甜度,亦突出蛋香。
最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