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安樓牛雜香 | 梁家權

不得不讚自己的鼻子靈敏,在太康街巴士站等車往銅鑼灣時,隱約聞到空氣中有一朕香味,不是牛雜是甚麼?

搬離鯉景灣轉眼十多年,雖然偶爾回來海旁吹吹風,卻沒再流連太安樓瘋狂「掃街」,只間中在深夜時份開車來吃幾串炭燒沙嗲,但沙嗲佬告老歸田檔口讓了給別人後,再勾不起食趣。

現在太安樓的日與夜都很旺,但我一九八九年搬來西灣河時,夜幕低垂這幢東區名廈才最精彩,四方八面的出入口都有食檔,而且聽小販的口音大都是新移民。到現在仍記得幾檔:除了沙嗲佬之外,有一個麻甩佬用火水爐鑊仔即炒牛河、一對中佬男女賣韭菜芽菜仔炒麵、有一個樣子甜美的姑娘搓湯丸、一個老太婆用烏卒卒的「萬年油」炸油炸鬼、阿媽帶住兩兄妹賣多款冷熱糖水……如今太安樓依舊,面目卻全非,早幾年還見到已發福但尚有風韻的湯丸姑娘,也不再碰見了。

日間的小販只記得兩檔,一檔賣生菜魚肉,銷聲匿跡了,唯有賣牛雜的仍在,而且入舖了,年前還見女檔主,但曾經在頸上陀住粗金鏈的男檔主,十多年來無緣再遇上。這天因氣味的吸引,寧願錯過一班車也要滿足一下口腹之慾,立即撲到淺窄的店前,卻見兩個陌生的女子睇檔,不知道是否轉手了,但見盤內依然有牛雜多個部位,而且有索晒汁入晒味的柚皮,便買了一兜,並且像往日一樣,加了甜醬和芥辣。

早年街邊賣牛雜的小販,總喜歡不停鍘動鉸剪,所以凡有牛雜檔在附近,除了傳來五香牛雜味之外,一定會聽到「鍘鍘」之聲,這聲音好比摩笛,令人食指大動。不過,俱往矣!是女孩子斯文了?還是沒有人把這些細節傳承下去?

這天剪牛雜的女子手勢有點生硬,看來須假以時日落剪才夠利落。不過,她相當細心,她小心翼翼伸鉸剪入去把豬大腸內的肥膏剪走,而且很均真的每款剪幾件。哈,味道差不多啊!嗯,有意慾得閒無事往東區走一回了。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