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收集癮,尤其去世親友的遺物,睹物思人對我很有感覺。最近,我在處理媽媽離世前的一堆手袋。
她那代人很節儉,一、兩個手袋走天涯,怎樣破舊也不願意扔掉。我開始踏入社會工作後,會不時購買一些手袋給她,但凡我可負擔的牌子,也會買下。然後,她會進入一個不捨得用的循環:隆重場合才小心翼翼使用,然後被親友問誰送的,她開心地回答是女兒,用畢後放回防塵袋。
一次,她去飲早茶。被一些不太相熟的朋友質疑她用假牌子手袋,她們竟然一起驗貨,朋友才知道是真貨。我知道她們確定她的手袋不是冒牌那一刻,媽媽是開心的。我覺得很滑稽,並苦口婆心地請她「帶眼識人」遠離那群勢利、無知又無禮的港嬸朋友。那亦是唯一一次,母女的角色倒轉。
後來,我威逼利誘請她把那些手袋粗用,那才符合貴買平用的原則。媽媽一向比較有主見的,我花盡唇舌,她才讓步。結果,她聽了我一半,把其中兩個她最喜歡的手袋天天使用,所以那兩個手袋最殘舊。
媽媽愛紅色,所以其中一個紅色皮手袋是她的最愛。她天天掛着去飲茶、打太極、到街市買菜、睇大戲等。袋上的皮不少已經刮花或褪色,也有不少污跡。
媽媽走時,兄弟姊妹們在討論如何處理遺物。大部分當然是棄掉,我卻要求把那堆手袋留下。有空時,我會把每個手袋拿來看看,想念一下媽媽及懷緬她使用手袋的情形,然後就會不知不覺流下眼淚。最近,我決定把她的手袋翻新,然後自己使用,因為我相信環保以外,我使用那手袋時會有更多機會想念她,幸福感會滿滿的。
香港有很多本地小店替客人翻新手袋的。透過短訊傳照片,小店就會報價,同意價錢的話,就送手袋過去,等兩至三星期,便可以取回,禮成。有些手袋的維修、翻新價錢跟購物價錢差不多的話,我就要決定是否翻新。
物件的價值,從來也是由人賦予。如何思念一個人,也一向是用自己的方法,沒必要「做」給其他人看。

媽媽愛紅色,所以其中一個紅色皮手袋是她的最愛。她天天掛着去飲茶、打太極、到街市買菜、睇大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