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無可恕 | Serena Yau

被H太太拉去參觀一個瓷器文物展,無奈附庸風雅一下。到場看簡介,知道展品橫跨千年,由唐代至清朝均列其中。

瓷器作為文物中「最脆弱的存在」,部份在收藏前難免已有裂損,要專家通過「拼對」、「黏接」等技術來修復。修補過的痕跡雖猶可見,然而瑕不掩瑜,觀賞價值還是極高。

若有浪漫體質,這些裂紋還可以帶你穿越時空,幻想一隻南宋弦紋瓶的瓶身那一線打橫裂紋,是否一個寂寞思婦記掛在他方出仕的丈夫時,神不守舍之下而碰裂?一隻民窰燒製的雙魚瓷碗,碗口一道到底的裂痕,會是個明代頑童在吃飯時搗蛋撒野,不小心摔裂的嗎?

神遊文物上的「裂」,可算別樣賞古活動,但對於翡翠的裂,就千萬不要感性上頭。

行家們挑選翡翠有三點最在意,第一是種質,第二是顏色,第三是有沒有裂。如果手中翡翠(特別是素件類)有裂紋,任你種、色如何好,業者亦棄如敝屣,毫不戀棧。

且說翡翠的裂紋形成大致分成「天然」和「人為」兩種。「天然」是指翡翠在地底生成過程中,受到地質運動影響,晶體遭破壞造成裂隙。這些裂隙若在後續的生成裏沒有礦物填充,便會形成裂紋。

而「人為」的裂紋則多因開採、運輸或加工時的失誤造成。事實上翡翠擁有一定程度的韌性,甚少因人為的撞擊、雕琢留下裂痕。會這樣出現裂紋的翡翠,一般是生成時間過短(行內講的「不夠老」),裏頭晶體鬆散導致的。

兩類裂紋有顯著分別,「天然」的裂紋多在翡翠內部,所以又稱「內裂」。有時候並不明顯,要借助燈光,細心觀察才發現。「人為」的裂紋一般在表面,不止在燈光下可見,也能觸摸感受到。相比「內裂」,更顯眼易辨。

不管裂紋因何造成,業界中人皆不接受。我就着這個問題,請教過從事翡翠原石批發多年的老爸及其他前輩,他們也說不出實際理由,只回答是業內「基本常識」。

這答案滿足不了我,所以深度思考之後,「個人」結論這應該跟人們信仰翡翠能擋災有關。常說佩戴的翡翠突然崩、裂、碎、爛,俱是為主人化了一劫,在這種思想之下,買一件有裂的翡翠,不就是買了一劫回來?寧信其有啊,大家抗拒有裂紋的翡翠,就合情合理晒。

喜歡古物的人,最沉迷上面的損爛磨蝕,說是前人的痕跡、歲月的質感。可惜我非同道get唔到,所以走馬看花逛完個瓷器展,轉身就落咗Landmark睇吓啲名店當季新衫新鞋新手袋了。

小妹係喜歡啲嘢冇裂冇爛「新簇簇」,但亦唔介意人鍾情殘破古舊,只要你唔係買件有裂翡翠,我一定唔會阻止你。

帶裂的翡翠,往往經不起碰撞,容易損毁。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