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雪老師你好(下)︱夏雪

當我第一次走進那間教室,學生們的目光帶着一種無法言喻的期待和好奇。或許他們眼中的我,是一個遠方的來客,帶着些許神秘感,像是從某個不曾抵達的地方走來。他們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我是誰,對他們而言,我是一個海外作家,但作家/名人的身份,足夠讓某些學生感到雀躍與興奮。

我能感受到他們那份無聲的崇拜,彷彿他們對我每一句話的關注,對我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語氣,都賦予了特殊的意義。他們找我合照,找我簽名,這種特殊的待遇,讓我感覺自己站在了某個無形的高處,與他們的距離,變得遙遠。

隨着日子一點一滴地過去,這層隔閡似乎在慢慢融解。學生們不再僅僅是靜靜聆聽的觀眾,他們開始主動提出問題,分享他們的想法。

有一位學生,平時上課總是埋頭繪畫,一天,他忽然舉手發問,他的提問讓我有些驚訝,甚至有些緊張,我不確定自己能否給出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他說:「老師,您說的那個情節,真的能感動讀者嗎?」這是一句簡單的問題,卻把我從講述的框架中拉回到現實。我愣了一下,隨後發現,他的問題並不是對我的質疑,他只是在尋找一個更深層的答案——他希望知道,寫作能否真正觸動人心。我發現,這不僅僅是一堂寫作課,更像是一場彼此學習的旅程。

裏面的同學不一定每一位都喜歡寫作,有的同學選擇寫作課,僅僅因為以為這是比其他課外活動更輕鬆的課堂。他們對我的每一個細節感到好奇,開始在我所說的每一句話中尋找屬於自己的啟發。這樣的對話讓我也從那個所謂的「名人」的高台上走了下來,變成了他們眼中的朋友,和他們共同走在這條寫作的路上。

整段教學過程,並不僅僅局限於課堂上。課外,我會帶着學生們去做志工,探訪社會福利機構,帶着手作的月餅,與公公婆婆們一起度過一個下午。那一天,一些學生跟我去了育幼院,那天他們顯得格外安靜,或許是因為第一次真正接觸到這麼不同的世界。幾個孩子圍過來,問我:「老師,為甚麼他們沒有家?」我看着他們,試着回答,卻不知該怎麼說。隨時間流逝,我注意到學生們的眼神變得更加柔和,他們開始明白寫作不僅是表達情感的技巧,它也是理解世界的一種方式。當我們一起坐下來,寫下那些志工活動的心得時,我發現他們的文字中,增添了更多的同理心和溫暖。或許寫作課的意義,不僅僅是台上台下的輸出和吸收,還需要一些人生經歷的真切體悟。

有時候,他們會約我去喝咖啡,我和他們坐在咖啡廳,聊一些無關寫作的小事。那時,我感覺到自己不再是他們眼中的「外來者」,而是生活中的一個朋友。學生們向我敞開心扉,談論他們的夢想,聊起他們對生活的困惑。我聽着,心裏充滿了暖意。這些學生不僅僅渴望學會寫作,更多的是渴望理解這個世界,理解自己。而我,恰恰也在這個過程中重新理解了自己。當學生們帶着對寫作的期許進入教室時,我也在他們的眼中看到了自己當初對寫作的那份初衷和熱情。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