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源的《二輪人生》 | 趙麗如

越艱難的人,越需要樂觀,因為它並沒有給予您其他選擇,也絕無退路了。代表香港羽毛球隊比賽的傷健運動員「一哥」陳浩源,正是當中樂觀的典範。

我從未見過陳浩源真人,不過因為我曾經任教於香港浸會大學,而他是浸大學生,作為教職員一分子,我們都知道他的故事,怎樣由健全人士因為意外,變為輪椅使用者及如何在殘疾奧運會,代表香港羽毛球出戰而為港爭光。

我曾經和幾名體育新聞從業員,合作在浸會大學開辦一課通識科「香港中文媒體的體育新聞與殘疾運動」,作為浸大通識總整課程中的選修科目之一,教授殘疾運動各項知識、歷史發展之外,還會在每個學期選擇一種殘疾運動,讓修讀課程的大學生設身處地和傷健運動員一起「試玩」、切磋技術。課程目前仍在開辦,深受同學歡迎。

第一年我們挑了輪椅籃球,之後又試過輪椅硬地滾球,但因為輪椅羽毛球的難度較高,課程又才剛剛開辦,怕同學較難打中羽毛球或者較易受傷,沒有想過安排在課堂上示範。

輪椅羽毛球的香港表表者,正是陳浩源。他曾經因意外受傷,失去了一條腿,即使可以安裝義肢,但走路也拐着拐着,改寫了他的一生,後來因為鍥而不捨,除了努力練習、堅強的意志伴隨外,更經過漫長的等待,到輪椅羽毛球正式成為殘疾奧運會的比賽項目之一,他才終於有機會發揮。

他最近推出自傳《二輪人生》,記錄了他的童年、成長、意外與重生的感動故事。他傳給好友的訊息寫着:「書記錄住我身邊每一個人,記錄住『陳浩源』。」

他以前接受媒體訪問,我也看過不少,讓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那份樂觀的性格。他曾經分享:住了近十個月醫院,出院那一刻因為要面對日常生活而情緒帶點低落,連鏡子也不敢照。

如果大家想知道他怎樣走過及走出那一條艱辛的路,希望大家可支持他的《二輪人生》及傳遞出的正能量。

陳浩源自傳《二輪人生》,記錄了他的童年、成長、意外與重生的感動故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