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心酸的說話 | 趙麗如

最近一連串我聽到的對話,令我心酸了一陣。

有一位近90歲的世伯,被傳已經病重離世。我打電話問候,直接說出傳聞,指我擔心他。他在電話中秒回:「最好傳聞是真的,我求之不得,加快啦唔該。」或許,有一天當我也90歲,才真正明白他的心情。

女友人交了一個配不上她又對她不太好的男友,個個姊妹好言相勸,她說:「對不起,註定的,我認命,下世會找個好男人。」其實,她不但是認命,可能也是因為害怕寂寞,憂慮最終連一個男人也找不到,更孤獨。寧缺勿濫的前提始終是要願意一個人面對生命,即要在「留個差的」還是「完全沒有人在身邊」的抉擇。

另外一位女性朋友被離婚,豈料每一個朋友知道後,也說差不多的一句:「沒有人會怪責她前夫吧。」那委實是把她放了在每一位朋友面前當眾被凌遲。然後,兩夫妻的事成為「好朋友」們茶餘飯後的話題。

一位女性朋友流着淚,向我傾訴男朋友怎樣對她不好。她說:「男朋友指我太年輕拍拖,多性伴侶,應該除了他,沒有人願意要我了。」男友的邏輯是:「你不是好貨色,我要你,你行運了」。我沒有出聲,內心當然認為男友不尊重她。

我以前在大學教書,也聽過很多就讀不同大學的學生分享原生家庭故事,例如誰誰給生父性侵了不敢報警、誰誰的舅母欺騙了婆婆的樓宇等。因為是原生家庭,選擇不多,要面對,有時已經太沉重。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是真的。我慣了聽別人訴苦,不過感覺似乎越來越難受,因為一邊聽一邊要忍着眼淚,否則要倒過來被安慰,令當事人更不好受。我也多數會做一個聆聽者,而非插嘴。各有前因,我沒有資格開聲,只覺聽到也難受。他們要的是支持,而不是憐憫。

人生已經太難,負能量太多的話,更沮喪,何苦?做完聆聽者,給完支持,自己不能太投入的。

最近一連串我聽到的對話,令我心酸了一陣。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