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當群眾們仍驚愕於價值520萬美元的香蕉《Comedian》,被內地幣圈富豪買主一口氣吃掉,並思考着該如何再去界定作品的藝術價值。另一幅名為《General 52”x 52”》的極簡藝術作品,又引起廣泛關注。這件由已故美國藝術家羅伯特•瑞曼(Robert Ryman)創作的全白畫布,預估將在德國柏林的拍賣會上,以超過150萬美元的天價成交。
這幅看似單調的作品,僅在白色畫布上施以珐瑯漆,依舊激發了人們對於藝術、價值與生活方式的深刻思考。
白色,在藝術中常常被視為純粹與簡約的象徵。它不僅是一種顏色,更是一種表達方式,一種思想的載體。正如評論家所言,「白色不單單是白色」,在不同的光線和環境中,它將展現出不同的面貌,挑戰着觀者的感知與理解。極簡藝術的魅力,即是在於它對傳統藝術觀念的挑戰,摒棄了繁複的技巧和裝飾,將焦點放在最本質的元素上,甚至迫使我們重新審視自我與藝術間的諸多命題。
或許正是這種簡約的形式,容易讓人們回歸到最本質的思考,去探索自我與外界的聯繫。一如禪的美學觀,在10世紀後逐步建構起東亞的觀看與審美準則,從留白簡淡的禪畫,到枯山水庭園的抽象佈局,無不體現着禪意對於平面或空間的嶄新理解。
它追求的是一種更為純淨的境界,一種超越物質慾望的自由。試圖探尋事物背後的本質,淡化物質慾望,引導人們走向內心的寧靜。真正的美,並非來自於外在的華麗,而是來自於聆聽自身的敏銳感知。
當回過頭來再去看極簡主義創作,為何能在這個喧囂時代,佔有一席之地時,似乎也就不難理解其中邏輯。正如這幅白色畫布所示,藝術的真正價值,在於它所引發的思考與啓發。它引領我們從繁雜的生活中抽離,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找回內心的正念時刻。這幅全白的畫布,雖然只是一幅畫,卻也像一面鏡子,映照出對生活本質的思考,進而在簡單中發現深刻的意義。
大德寺龍源院枯山水庭園,1504-1521年,日本京都。
《General 52”x 52”》,羅伯特•瑞曼,19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