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他朝成翡翠⋯⋯」,一首經典金曲的歌詞,令人以為石頭真的會變成翡翠。可真相是:石頭不會成為翡翠,不管你等了幾多個「他朝」。
為甚麼歌曲〈每當變幻時〉的填詞人盧國沾先生,會有這美麗的誤解?我猜他是給翡翠的「皮殼」欺騙了。
濁沌初開的地球,在特定條件下生成了翡翠原石。而那個時間點,地球的狀態正活脫脫是荷李活災難片的場景:狂風暴雨、火山爆發、巨型海嘯、山體移位、大地擘裂等等戲碼,一幕接一幕,絕無悶場。
處身於這樣不穩定的環境之中,翡翠原石無日無之的或遭侵蝕、或給風化,或受擠壓、或被沖刷,不同的雜質,也藉機附在表面。在各種作用互動之下,雜質最終在原石表面積出一層「次生礦物」,也就是「皮殼」了。
在不諳翡翠的人眼中,一顆被皮殼包裹着的翡翠原石,根本與石頭無異。直至將其皮殼削走,又或是整件分中切開,露出內裏的翡翠後,他們才會曉得這是一块「敗絮其外,金玉其中」的人間寶物。
被皮殼包裹着的翡翠,讓人誤作是「石頭」也不足為怪。
皮殼當然不及翡翠重要,但又絕非毫無價值。翡翠原石的買手,需要利用它來作資訊參考。
因為皮殼的形成跟地質結構及活動有關,而翡翠的質種,也與兩者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有經驗的買手,就可從皮殼推敲翡翠的質種了。
例如皮殼凹凸粗糙,反映了這翡翠原石受到了較多的侵蝕或風化,因此,皮殼下的翡翠質地亦大機會不夠細密,瑕疵普遍。
相反,形成了觸感細滑平順的皮殼,暗示了原石生成的環境或接近水源,如此孕育出來的翡翠,種質一般會比較潤滑清透的。
但大自然同「食神」一樣,係唔會咁易畀你估到嘅!皮殼的狀況,也不過是一項推測依據,無法100%引證翡翠的質素。
知道了翡翠有一層像石頭的皮殼,再聽這句「石頭他朝成翡翠」,當中隱含着那份叫人期盼未來的安慰,是不是一下子消失了?
沒錯,現實是殘酷的,石頭永遠不會變成翡翠。連童話中的醜小鴨終成了天鵝,也只因人家生下來就是天鵝,並非由鴨「變」鵝啊!命定的起跑線,我們無法改變,但是石頭、翡翠、鴨子、天鵝,各有價值,為何要變成對方,才受人歌頌?
以詞論詞的話,比起「石頭他朝成翡翠」,我更喜歡黃霑先生的「笑住回答,講一聲:『我係我』」(歌曲〈問我〉)。你/我/他生來成為「自己」,本就獨特又可貴,做咩要變作人哋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