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在現當代美術館或是巴塞爾等知名藝術展的現場,經常可以見到韓裔美國藝術家白南準(Nam June Paik)的裝置藝術,其大膽而前衛的創作,更蘊含着深刻的哲學思考,揭示了從上世紀延續至今日的時代調性。其紀錄片《白南準:月亮是最古早的電視》,再次讓我們聚焦這位傳奇藝術家的人生與思路。
《白南準:月亮是最古早的電視》,2023年。
被譽為「錄像藝術之父」的白南準,常挑戰傳統藝術形式的界限,並以獨特的視角探討科技與人類社會的關係,尤其使用電視和視像媒介探索存在的本質。例如自1970年代起的一系列《電視佛》,不僅是對佛教形象的重新詮釋,也是對自我意識的反思。
在作品中,佛像被放置於攝像機與電視前方,似乎正在進行直播,佛像默然對望着電視屏幕中的自身形象。這種藝術形式上的幽默與荒誕感,被賦予了佛教空性思想的解構,在今日來說更讓我們思考自我形象的真實性。曾經由影視媒體掌控的影像話語權,已轉移到更多的個人身上。在自媒體或短視頻大行其道的當下,透過演算法的加持,更加放大這種現象。
「人人都是自媒體」的預言,如今已成真,這也更凸顯了白南準作品中蘊含的深刻哲理,特別是與佛教思想的微妙聯繫。屏幕裏的佛陀影像,真實卻又虛無,虛實之下的交錯,暗示着物質世界的虛幻,而佛陀的形象則代表着超越物質世界的永恒真理。
《電視佛》。
我們面對手機屏幕裏的影像世界,又何嘗不是如此,一切只不過是自我慾念的投射,是大數據根據個人愛好推送出來的結果。作為創作者的各大博主,看似是更貼近生活的真實記錄,某種程度上更像是流量的追逐者,將自我消弭在數字化的訊息洪流中。
在當今這個科技與媒體迅速發展的社會,白南準的前衛視角依舊讓我們重新審視科技對生活的影響。影像訊息爆炸式的傳播,帶來的諸多成癮問題更是始料未及,或許透過他的作品,提醒自我存在與影像世界的虛實關係,正是白南準留給世人最真實的時代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