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日育兒大不同 | 陳美齡

有一天,在東京的咖啡廳,邊喝茶邊寫稿。因為附近有著名小學,旁邊坐滿了媽媽們在喝茶,等待孩子們放學。那所學校是私立學校,能入讀的孩子都是非富則貴。但那所學校很嚴謹,不准許用私家車接送學生,也不歡迎家長到學校接送。學校鼓勵學生們走路或利用公共交通上學。因為日本家庭絕少僱用保母或傭人,所以照顧孩子大部份成為媽媽的責任。媽媽們不能到學校接孩子,唯有在學校附近的咖啡廳等孩子來找自己,然後一起回家。

日本的小學教育會訓練孩子自立,自己的事自己做。

學校希望無論學生家裏多富有,學生能和一般小學生一樣的自立。其實普通日本的小學生都是自己上學的。攻讀公立學校的孩子會上住所附近的學校,所以步行上學。攻讀私立學校的孩子也會自己搭地鐵或巴士回家,很自立的。很多時候可以看到只有6、7歲的小朋友背着書包去坐地鐵。我一方面覺得他們很聰明,另一方面有為他們擔心。

日本和香港帶孩子有一定的差異。香港學校放學時,可以看到很多菲律賓姐姐和老人家等待孩子,排隊在校門外。家長在工作,接送就成為受托人的責任,家長不放心讓孩子一個人回家。這可能是因為日本的治安比較好,不用太擔心孩子的安全,也可以說日本的社會覺得小學教育中,訓練孩子自立是必須課,自己的事自己做。

有很多日本學校,學生們要做各種任務的。譬如打掃課室、抹地板、分配午餐、餵小動物、為校園裏的植物灌水等等。這都是希望灌輸給孩子們責任感、使命感和公德心。若香港的學校要求小學生抹地板或打掃課室的話,相信有很多家長會心痛,甚至反對。

中國人重孝道,孩子長大後照顧老人家是應該的。但在現代日本,孩子進入大學之後,父母是盡量不再去干涉孩子的生活的。「給孩子空間」、「離開孩子」是當父母的重要課題。結婚後的孩子,一年見父母兩、三次並不算少。老人家幫忙帶孫子的家庭也不多。所以有很多職業婦女,因為可能找不到帶孩子的人,選擇不生孩子。當然在鄉村地區,還有三代同堂的家庭,那大部分都是農家,要守護家園的地方。

哪一種育兒觀念比較好,見仁見智。親子關係的差異,也令人沉思。從小像日本的做法,培養孩子責任感和公德心,自己的事自己做,是非常好的教育。但長大之後,我又覺得中國的親子關係比較好。因為我希望能多和孩子交流,又十分願意幫孩子帶孫子的。我這個國際結婚的媽媽,有點矛盾。在這少子化的時代,無論在哪一個國家,孩子都是我們的寶貝。用盡我們的愛心去培養下一代吧。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