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指引│Serena Yau

聖經上寫道:「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創世記1:3)

小時候讀聖經,總被這句話深深吸引着,腦袋幻想,如果我說要汽水便有汽水,要雪糕就有

雪糕,日子多快活!可惜我沒有這能力,反而媽媽說要藤條,卻一定有藤條⋯⋯

回說「神」,衪創造了「光」,不單止區分了黑暗,也讓翡翠原形畢露。

鑑辨鑽石,有專門用的放大鏡(Loupe)。不管你真懂還是作戲,單是拿着這個loupe看鑽石,已顯得很專業了。但用放大鏡來看玉,就等於自招是個不懂「鑑玉」的門外漢了。

一支小電筒,是鑑析翡翠的重要工具。

鑑玉最重要是「光」。由未經切割、貌如普通石頭的原石;到細分成片、待定雕刻題材的原料;再到雕琢完成的各類玉器,都要借助光線去辨析。

來到翡翠原料的批發地,會見到不少人拿着電筒,圍着一塊塊翡翠原石照呀照,他們要窺視推測的,是裏頭的顏色如何分佈,從中估計她的價值。

走進雕刻工坊,則會看到玉匠把已經切成厚薄不一的玉片,貼在大燈下反覆檢查,再用鉛筆畫上不同標記。

玉匠這樣做,是因為在強光之下,玉料上的裂紋和瑕疵會纖毫畢現。他們以筆為記,勾勒出沒有裂痕和雜質的部份作雕刻之用,務求成品臻至完美。

雕琢完成的玉器投入市場後,就輪到「消費者」需要偉大的「光」了。

雖然雕刻之前,玉匠已盡力確保玉料的完美,然而迷人的東西,又怎會輕易讓人看透?玉,也不例外。

有些小暗裂、細雜質,或會在雕琢過程中才顯露,對於天然生成的翡翠,這種不幸事情偶有發生。所以呀,作為消費者,掏腰包前也要出動手機上的小電筒,親自照查一下心儀的玉器,有沒有「不為人知」的瑕疵。

放大鏡能看清玉石的表面,但只有透過「光」,才可發現她的「實相」。神說要有光,不說要有放大鏡,自然有衪的安排。

翡翠要用「光」去鑑辨清楚,但世間的人與事,又不一 定要看得鉅細無遺。另一個神 —「E神」陳奕迅就這樣唱:「不要着燈,能否先跟我摸黑吻一吻⋯⋯」(《大開眼戒》,曲:大飛 / 詞:黃偉文)

世間上哪件事不帶丁點遺憾?哪個人不帶些少缺點?用上spot light去聚焦深究,當然事事可嗟、人人可怨。只不過若能把燈關掉,你會發覺在幽暗昏濛中看許多的人和事,其實也可以很美的。

幾時需要開燈,分明清楚;幾時可以關燈,含糊隨意。這一開一關的拿捏嘛……咪就係做人嘅「智慧」囉!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