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子我搭電車,坐到最前排,欣賞香港都市的景色。有一位男士帶着小孩子坐到我旁邊。男士不斷的和小孩談話,小孩子的答覆和發問都很到點。經過銅鑼灣,小孩說:「好多人啊!」男士說:「他們去做事呀。」小孩反駁:「他們放工返屋企啦!」男士告訴他:「沒有那麽早放工,都未到5點。」小孩立刻說:「有些人放工,有些未。」男士說:「你說得有理,可能有些人是返家吧!」
遊電車河都可以令孩子在一個有意義又有趣的環境下學習。
孩子不斷問問題,男士耐心的回答。如此這般,兩人一直指東指西的在談話。好溫馨。看到小朋友那麼聰明,我禁不住問男士:「小朋友真聰明,是你的孩子嗎?」男士搖搖頭:「不是,不是,是我的孫兒。」我說:「他多大了?」男士說:「兩歲五個月。」我很驚喜,因為小朋友的智慧很高,祖父與孫兒說話的時候,是以「平等身份」的語氣。在教育角度來看,那是優越的育兒方法。
我時常在車上看到父母和孩子的交流。很多時候父母看手機,孩子問問題的時候,父母會覺得不耐煩,答覆也很短。這種交流方式並不理想。那祖父的「不斷說話」的做法,其實是教育家大力推薦的方法。因為在談話中能供給孩子很多情報,令他頭腦靈活。尤其是可以加強孩子的語彙力。無數的研究指出語𢑥越強,學習能力越高,學校的成績越好。對話多的家庭的孩子,比對話少的家庭的孩子IQ和EQ都高。
從嬰兒時期開始,家長就可以鍛煉孩子的語彙力。方法就是和孩子不斷說話,甚至當孩子還未開始說話之前,已應可以盡量和孩子說話。當孩子開始說話時,您會發覺他已擁有一定的詞彙,會自如的去表達自己的想法。
另外可以做的就是建立閱讀的習慣。首先你讀給他聽,他會說話之後,讓他讀給你聽。這樣普通接觸不到的詞語,也會變為孩子的詞彙。這些方法很簡單,任何家長都可以做得到,而孩子的得益會很大。所以我鼓勵家長多和孩子談話。或有祖父母的家庭,可以要求爺爺奶奶多和孫兒們交流。就如我在電車上遇到的男士和孩子。
電車差不多到總站的時候,小朋友問祖父:「我們下車之後到哪裏?」男士說:「再搭回頭車到中環,帶你坐渡輪去尖沙咀好嗎?」小朋友很高興。兩爺孫繼續談個不停。
教育就是這麼簡單。不一定要去興趣班,或到遊樂園,或去商場買東西,就是和孩子散散步,遊電車河,都可以令孩子在一個有意義又有趣的環境下學習。關鍵在於把注意力放在與孩子溝通上面,把周圍和你腦袋裏面的知識灌輸給他。我們育兒的目標不是不做聲的乖孩子,而是充滿好奇心,好學,自學和活學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