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的概念對於常人來說,是個無形的抽象存在,非但看不見、摸不着,唯有逝去之後,才猛然發現一切早已不同。一如英國文豪莎士比亞所云:「時間像水一樣匆匆而過,無法抓住卻又無法阻擋」,我們只能順着時間長河隨波逐流,在看不見的浪花漩渦中,經歷着生命的起承轉合。岸上的一幕幕景色,經過之後就無法再回來,或許就只有當下的所見所感,才是最為寶貴而真實的體會。
涇川大雲寺第四重舍利金棺,唐延載元年(694年),甘肅省博物館。
《Block Flowers》系列,東信,2023年。
如果真能把時間封存,那又會是什麼樣的光景?日本的花藝大師東信,透過多樣化的實驗性創作,將花卉視為與人一般的主體存在,探討花草植物隱含的無限價值。繁花的盛放與凋零,活着與衰亡,甚至是存在於不可能之處,帶領觀眾試圖突破思考的時空界限。
《Block Flowers》系列作品中,花朵們有如博物館裏的標本一般,被封存在透明的亞加力膠內,完整且細緻地封存了真花的樣貌。從花果到根莖,一應俱全,將整株花草的最美時刻,以高超的技術封儲於其中。美麗與永恆似乎短暫交織於此,借由外力,脆弱的生命之美得以另一種形式存續。看似將花朵成功凍結在它們最為漂亮的時候,但其實是讓觀者反向的去思考,面對彷彿靜止的時間,以及察覺我們所處真實時間的流逝,學習接受時間流逝所產生的美。
在佛教的概念中,時間是一個相對性的概念,與我們的主觀體驗息息相關,因此有時總覺得時間乎長乎短。時間的流逝也象徵着無常的存在,沒有固定不變的實體。然而埋藏具有佛法精神的舍利,對於熟知萬物皆是萬變的佛教信眾來說,成為一種封存時間的可能。
一如涇川大雲寺的舍利,經歷隋唐兩代的隆重供養封存,將佛陀的教導保存在特定的時空,確保佛法的永續傳承,期望為後世留下朝聖之所與佛陀的心靈智慧,持續提醒人們時間的流逝與無常,同時也超越時空限制,尋求對佛法精神的永恆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