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張空白的紙張,或一件未完成的留白物品,對我們來說,意義是甚麼呢?是尚未開始的節奏,或是半途而廢的無奈之舉。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空白依舊是帶有更多未圓滿的意義,如果更直率地以二分法來劃分空白與存在與否的關係,在有無之間,我們也似乎更加傾向於「無」的解讀。在那令人迷茫的一片純白潔淨裏,終究以不予置評的方式,來回應這個看似有些哲學的問題。
日本彩繪達摩。
Be@rbrick。
對於當代藝術家們,關於「空白」的思考,早已是個經典的熱區,但若要說是最具歷史的潮流代表,無非就是那隻Be@rbrick的百變熊公仔。第一款 Be@rbrick在2001年問世,經過了長達20年的歷練,仍是現今潮流界最具代表性的公仔之一。極為多樣化的形貌,早已令人見怪不怪,舉凡我們所熟悉的卡通人物或是傳統浮世繪圖畫,任何的對象都可以輕易地與其聯名。只有我們想不到,沒有這隻熊做不出的事。它是一隻空白的熊,也是一個有機的載體,以熊的形態投射出世間的一切物象,在其設計者赤司龍彥的巧思打造之下,使Be@rbrick有着一個有趣的靈魂。沒有明確特徵或身份的熊形象,可以被塑造成各種形式或角色,具體的外觀和特徵取決於對文化時尚的再思考。
Be@rbrick看似空白的形態,無疑賦予無盡想像,這是一個沒有終點的當代探索。正如佛教美學強調當下的存在和流變性,並不講求固定的結果或完整的故事結局,唯有觀者的參與才具備意義。
空白也在有無之間,成為前行的力量。一如日本彩繪達摩公仔的傳統,空洞留白的雙眼看似詭異,實則寄託着信眾們祈福的願力。在對達摩許下願望後,為其畫上左眼,而右眼的空缺,則需要直到願望達成後再將其補上。
填補空白成為我們與達摩間的約定,也激發了追求夢想的勇氣,並創造出獨特的人生意義。平凡公仔的留白超越有無關係,強化了對於當下與變化的接納,築夢踏實,在生命的未完待續中持續堅持不懈,開展更多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