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時間:16:43 2025-10-06

由視帝譚俊彥主演的劇集《麻雀樂園》,是首部管弦港劇,不單為本地劇界寫下一筆歷史,更是為擔任《麻》劇管弦樂團顧問的蘇潔明(Moon),帶來一個不可多得的經驗。要說蘇潔明,她既是大學放射學臨床導師,又是香港業餘管弦樂團創辦人兼指揮家,同時更是畫家,一雙巧手,為自己解鎖不少成就和身份,將於10月16日舉行的《ArtNext Expo新藝潮博覽會》,更為其藝術生涯增添意義。
《ArtNext Expo新藝潮博覽會》滙聚超過120位來自全球包括英國、澳洲、日本及內地等的藝術家,在七大主題展覽中括水墨、混合媒體、版畫等領域各展風騷,而蘇潔明則是其中一位藝術家,將帶着其水墨牡丹亮相。
由執指揮棒到畫筆,一切都是上天奇妙的安排。2020年,因長期演奏下致右手手腕勞損,爭點令蘇潔明的音樂生涯要暫停。手腕痛得連寫字也痛入心坎,迫不得已下,加上蘇潔明天生的那份遇強愈強的不屈毅力,由零開始的慢慢操練用左手。
臨帖,不如畫畫
人生總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如能好好把握,往往能為自己帶來機遇。令蘇潔明感到意外的,是當她嘗試握起毛筆時,柔軟的筆鋒竟未引發任何疼痛,醫生和物理治療師遂建議她透過繪畫來進行復健治療,她當時也在想:「每天臨帖太枯燥,不如畫畫?」就是這個念頭,在疫情導致管弦樂團演出全面停擺時,不對滋養其對水墨藝術的興趣,同時也為全新的藝術路撒下了種子。
為令勞損不已的手腕有充份的休息,蘇潔明暫停所有演出,在這休養期間畫了一幅又一幅的作品。由執筆那天開始,停也停不了,由起初參加以油畫刀為工具的Art Jam、報讀線上繪畫課程,甚至跟著YouTube自學,每天對畫畫樂此不疲,同時更找到真正的畫畫興趣:國畫。
自少學習琵琶的蘇潔明,在習畫路上尋尋覓覓,始覺對儒雅的國畫情有獨鍾,那一鼓作氣的畫國畫熱情,就是最好的證明。
良師指點
即使滿腔熱情,也需良師指點,才能點石成金。蘇潔明感恩在藝術路上,無論是音樂或繪畫,總遇到名家良師,能夠師從兩大名家杜菊生與庾潤華,完全是難能可貴的機會。習畫逾六十年的國畫大師杜菊生,筆下的花鳥靈動寫意,令蘇潔明喜愛不已;庾老師在理大教授國畫,她更是每週堅持三堂課苦練筆墨。蘇潔明更獲香港現代水墨畫會會長楊國芬博士的惜才推薦下,在中大專業進修學院進修新水墨文憑,在剛過去的九月更於金鐘校區舉辦學生展。
樂律與丹青,看似互不沾邊,但在蘇潔明身上,一揮一墨,猶如躍動的旋律般抑揚流轉,奏成穎悅的視覺交響曲。而其處女作《牡丹圖》更是一鳴驚人,不單被資深收藏家收購,更被選為理大職員會所的利是封設計。
唯愛牡丹
蘇潔明說:「我很喜歡牡丹花,牡丹花瓣有很多層次,時而艷麗時而清雅,無論中畫西畫中的牡丹花也能表現出作者自己的個人特色。」
對牡丹花的鍾愛不已,蘇潔明參展《ArtNext Expo新藝潮博覽會》,同樣繼續以牡丹入畫。她說:「我希望自己的牡丹在傳統與現代中,也能夠找出自己的風格。」
主題作品《牡丹交響樂》,是由數十朵紫紅色系的牡丹花散佈整幅三尺畫紙,有如不同管弦樂器交替的交響曲。牡丹的拼圖如花布,蘇潔明用牡丹花布編織了中國傳統的旗袍,讓筆觸遊走於中國的丹青宣紙和西方的筆觸之間。
蘇潔明在是次博覽會中,更會展出數幅紫調小品,原因很純粹:「我很喜歡紫色。」小幅畫作中也有牡丹的影子,包括《月影牡丹》、《牡丹小姐》、《一朵月兒》、《紫牡丹花布》。
萬紫千紅,除了牡丹花,在蘇潔明筆下吐艷的,還有一系列的《水墨玫瑰》。「音樂會常常會收到觀眾朋友獻花,可惜花束很快便會凋謝,想留下美好的回憶,何不把花朵變成畫作?」她笑說,這一系列水墨玫瑰花,還可用作求婚。
獲邀參加是次藝術盛會,蘇潔明由衷的感激,感謝新藝潮給予新進藝術者讓作品曝光的機會,「能夠入選ArtNext Expo這個國際舞台,感覺自己真的成為了一個畫家!」雖現在多了「畫家」這身份,但蘇潔明沒有「忘本」,對音樂仍有那份熱熾。她正準備復出,決定在是次博覽會後,重返音樂廳,於明年2026年1月,帶領香港業餘管弦樂團踏上文化中心舞台。
ArtNext Expo 新藝潮博覽會
2025年10月16-20日
中環PMQ
詳情可瀏覽:
‧ArtNext website : www.artnextexpo.com
香港業餘管弦樂團網址:www.hkao.org
Moon So's IG: @musicwitch_m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