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新時間:13:29 2024-12-26
發佈時間:13:29 2024-12-26
發佈時間:13:29 2024-12-26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自11月9日開放以來,已吸引超過5,000名訪客前來參觀。這座公園經過五年建設,佔地約37公頃,結合了濕地保育、農耕作業和自然教育。漁農自然護理署的高級自然公園主任黃廣潮指出,訪客區是專為遊客設計的,能夠容納較大的人流量,並鼓勵遊客留在此區域及塱原自然生態中心,享用各種設施。
公園分為三個主要區域:訪客區約5公頃、農業區約11公頃和生態區約21公頃。訪客區設有觀鳥屋等設施,並濃縮了公園大部分的生境,遊客可以觀賞到多種瀕危鳥類,如黑翅長腳鷸和禾花雀。公園還有特色的打卡點,隨著季節變化,每年11至12月和4至5月是欣賞金黃色稻米的最佳時期,而夏天則可拍攝“天空之鏡”的美麗景象。
為了保護生態,黃廣潮強調制定了訪客守則,提醒遊客不要踩踏農田、干擾野生動物或損毀植物。漁護署同事在公園內進行巡邏,並在繁忙時期實施人流管制,以確保生態環境的穩定。
此外,公園的農業區以生態友好的方式運作,農民使用天然肥料和生態友好的除草劑,並向遊客展示本港的農耕傳統,讓他們了解不同農作物的栽培過程。園方也會因應季節輪替,種植如生菜、西蘭花和開花植物等,以供遊客拍照和增進知識。
公園的生態區則是保育的重點,復修了多達16種濕地及乾農田生境,為不同生物提供合適的覓食和棲息地。漁護署的管理方針是維持及提高生物多樣性,特別關注如黃胸毛等極度瀕危物種。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每年的管理經費約為1,900萬港元,並設有先進的水淨化系統,以確保水資源的質量。園方表示,這些努力不僅補償了古洞北和粉嶺北新發展區造成的生態影響,還為市民提供了一個親近自然的場所,進一步推廣生態保育的理念。
最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