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時間:14:30 2024-11-14

本港建築業近年營商環境慘淡,多幅靚地流標,工程量大減,更有老牌承建商資不抵債,出現拖糧甚至面臨清盤。為紓緩業界壓力,房屋局正研究不同措施,而管理大量公營房屋,維持以至改善相關樓宇質素的房屋署,已將部分工序外判,以增建築師工作機會,助業界應付寒冬。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是建築師出身,她上周在香港建築師學會周年晚宴致辭時也透露,房屋署維修團隊(maintenance team)已將設計部分分拆,其顧問工作會外判予建築師樓負責,並讓年輕的建築師參與,藉此創造更多工作機會。
她提及自己上任第一個任務是要做到房屋供應「提速、提量」,但她內心的「建築魂」亦想提升房屋質素,因而近期亦關注公屋居民的「幸福感」。
房屋局和房屋委員會在今年九月初推出以居民為本的「幸福設計指引」,作為日後新建公營房屋和現有屋邨翻新的參考和設計依據,包括建議升降機內設斜櫈、善用屋邨範圍增設緩跑徑、健身設施等。何永賢介紹八個幸福設計概念,即活力健康、綠色生活、樂齡安居、跨代共融、家社互聯、城市連結、增值上流和地方形象。
每個屋邨所在的地方都有其本身特色,指引建議如何將地區特色融入屋邨設計,提升屋邨形象和歸屬感。據了解,華富邨等屋邨重建的社會參與工作,亦已外判予建築師樓負責,着重貼近居民生活,務求相關諮詢結果更容易在重建設計中應用。
香港建築師學會今年舉行的周年晚宴暨頒獎典禮,就傑出建築項目頒發了五十四個獎項外,並設有兩項特別獎項,以表彰個人在建築領域的傑出貢獻,其中嚴迅奇建築師榮獲「二○二四年香港建築師學會金獎」,其作品屢獲國際殊榮,代表作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部、國際金融中心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等。
嚴迅奇得獎時坦言,過去數年業界深陷於焦慮、擔心和不穩定,不少人憂慮建築界已再無未來,認為情況值得社會關注,但勉勵同行應繼續以創新意念設計對社會有益的東西,強調這想法與房屋局正推動的「幸福感」設計不謀而合。
立法會議員梁文廣指出,本港多個公共屋邨樓齡越來越高,相關工作日益繁重,若不擴充既有公務員編制,有外來力量可分擔部分工作也是出路,同時外判人員可以更具彈性及創意的方法收集民意,不受既有框架所限,但須留意權責分配,以及外判團隊與既有公務員團隊的協作安排,有沒有清晰的界定及相關機制,確保運作暢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