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盤根易隱藏 滅鼠方法被動 專家拆解 新蒲崗變老鼠樂園之謎

更新時間:09:00 2025-11-26
發佈時間:09:00 2025-11-26

政府近年成立「跨部門防治蟲鼠督導委員會」積極防治鼠患,正當工作漸見成效之際,新蒲崗近日有多間食肆先後發生「老鼠酸辣湯」及「天花板降老鼠乾屍」事件,附近商場有食店打烊後更慘成「老鼠樂園」,引起街坊熱議。

日前有該區街坊影到大量老鼠在一棵大樹上亂竄,猶如「老鼠大廈」。事件曝光後,康文署及食環署立即落區加強滅鼠。惟本刊連日到現場觀察,即使兩大部門在大樹四周布下「捕鼠陣」,仍有不少老鼠繼續橫行。

有滅鼠專家指出,大樹的盤根縱橫交錯,形成一個個樹洞,成為老鼠最安全、舒適的隱藏居所,附近又食肆林立「搵食」容易;加上現時的滅鼠方法相對被動,捕鼠成效不理想,種下鼠患禍根。

 

食環署及康文署近日在大樹四周布下「捕鼠陣」,幾乎每隔兩三步便有一個捕鼠器。
食環署及康文署近日在大樹四周布下「捕鼠陣」,幾乎每隔兩三步便有一個捕鼠器。

 

位於新蒲崗休憩處的老榕樹,近日被變成「老鼠大廈」,大量老鼠在大樹爬上爬落。
位於新蒲崗休憩處的老榕樹,近日被變成「老鼠大廈」,大量老鼠在大樹爬上爬落。

 

日前被街坊影到的「老鼠大廈」,位於新蒲崗彩虹道八號,屬於康文署轄下休憩處內的一棵老榕樹,該樹鄰近越秀廣場,附近有豬肉檔、菜檔及多間食店,商舖樓上是唐樓住宅。

記者於上周一連多日到涉事大樹現場了解,發現該處放了多個食環署及康文署的捕鼠器,惟不論是下午熙來攘往時段或是入黑時間,仍見到多隻老鼠敏捷地在大樹爬上爬落,並在樹根之間的空隙穿梭。

 

採訪當日目測大樹四周放了約二十個捕鼠器,其中一個捉到老鼠。
採訪當日目測大樹四周放了約二十個捕鼠器,其中一個捉到老鼠。

 

有街坊向記者說:「放幾多個捕鼠器都沒有用,老鼠依然越來越多。」有豬肉檔員工說:「每朝清晨四時返來開檔,一定見到最少十多隻老鼠竄來竄去,牠們完全不驚人。」另一名住在豬肉檔樓上唐樓的女街坊也大吐苦水,「每次落樓都心驚膽跳,試過很多次見到老鼠突然在樓梯出沒,落到街,又有十隻八隻在樓梯口跑來跑去。」

另有男街坊表示,附近食肆經常出現鼠蹤之外,越秀廣場更是另一個老鼠黑點,「之前新聞都有報過,越秀一間快餐店,有老鼠乾屍從天花跌下來,差點幫食客『加料』;另一間食店在夜晚關門後,被街坊影到舖內有成群老鼠在四圍走,十分恐怖,搞到不少街坊已減少去該商場食飯。」

 

豬肉檔員工表示每朝清晨四時開檔,最少見到十多隻老鼠竄來竄去。
豬肉檔員工表示每朝清晨四時開檔,最少見到十多隻老鼠竄來竄去。

 

新蒲崗早前先後有食肆發生「老鼠酸辣湯」及「天花板降老鼠乾屍」(上圖)事件,引起街坊熱議。
新蒲崗早前先後有食肆發生「老鼠酸辣湯」及「天花板降老鼠乾屍」(上圖)事件,引起街坊熱議。

 

本刊為了拆解新蒲崗變老鼠樂園的謎團,上周五邀請滅鼠專家、香港蟲害處理學會主席陳澤森一同前往「老鼠大廈」一帶巡查,發現食環署及康文署又增加了大量捕鼠器,幾乎每隔兩三步便有一個,部分捕鼠器及樹根空隙均放有藥餌。

捕鼠器不宜放太多

專家陳澤森一看到密集式擺放的捕鼠器便搖頭嘆息說:「放這麽多個捕鼠器根本無用,只是做個樣,成效極之微。」他解釋老鼠很聰明,會記着這些陷阱,捕鼠器放得多未必有用,也不宜長期放在同一位置。

至於為何該棵大榕樹會成為老鼠竇,陳澤森解釋,老鼠喜歡陰暗、隱蔽及潮濕的環境,該樹的盤根縱橫交錯,形成一個個樹洞,成為老鼠最安全、舒適的隱藏居所,「榕樹的氣根在潮濕環境下生長,樹入面濕濕立立,是老鼠最鍾意的環境,加上樹幹粗大,足以容納大群老鼠。」他續稱,附近又有大量食肆及店舖,儼如老鼠的「大廚房」,覓食容易,「有得食,又有安全居所,可以說是老鼠安樂窩。」

 

香港蟲害處理學會主席陳澤森表示,老鼠繁殖力極高,一年可繁衍出以萬計老鼠。
香港蟲害處理學會主席陳澤森表示,老鼠繁殖力極高,一年可繁衍出以萬計老鼠。

 

陳澤森續說,老鼠繁殖力極高,且無分季節,出生兩三個月後已經可以交配,孕期僅僅約二十天,一胎平均六至十隻,如此繁殖力,數量能在短時間內急劇增加,一年可繁衍出以萬計老鼠。他建議政府盡快對症下藥,用有效方法在新蒲崗區內進行針對性滅鼠措施。

他提議先集中處理該棵大榕樹的鼠患,並且要在晚間或凌晨時分進行,方法是先在大樹四周鋪上一塊塊的老鼠膠,利用一些聲頻音波,將匿藏在樹內的老鼠驅趕出來;又或者利用一些誘味劑,將牠們從樹內引誘出來覓食,「當一群群老鼠從四方八面走出來,就會跌落老鼠膠上,捕捉成效會較高。」

此外,為了杜絕這類榕樹成為老鼠窩藏黑點,他建議相關部門與樹藝專家商討對策,如何在不損害大樹情況下,阻截老鼠在樹根的空隙匿藏,「譬如不定期在樹根附近安放聲頻器。」

加強防治鼠患工作

康文署回覆本刊查詢,指新蒲崗休憩處並非鼠患黑點,十一月十七日已安排承辦商到場進行詳細檢查及滅鼠工作,並聯同食環署到休憩處進行聯合視察,偵查鼠患源頭,就防治工作交換意見,及持續進行聯合行動,檢視防治蟲鼠措施的成效。

為進一步提升防治效果,康文署自十一月二十日起,安排承辦商每天進行防治蟲鼠工作,增加放置捕鼠器、鼠藥餌盒及更換藥餌,同時安排清潔員工每天增加清掃枯葉及垃圾的次數,以及加強清潔花槽、鼠患藏匿點和其來往通道等。

 

政府近年積極防治滅鼠,食環署在二○二四至二○二五年度共處理逾十二萬隻老鼠。
政府近年積極防治滅鼠,食環署在二○二四至二○二五年度共處理逾十二萬隻老鼠。

 

至於食環署的回覆,則指已即時派員陪同康文署人員到事涉地點視察,並全力向康文署提供支援,包括在深宵老鼠最活躍時段,派遣夜間防治鼠患流動隊,於有關休憩處放置大量捕鼠器進行密集式捕鼠工作,定期協助康文署更有效改善該處鼠患情況。

 

二○一九年成立的政府「跨部門防治蟲鼠督導委員會」,定期開會檢視鼠患情況。
二○一九年成立的政府「跨部門防治蟲鼠督導委員會」,定期開會檢視鼠患情況。

 

用人工智能捉老鼠

政府近年積極防治滅鼠,食環署在二○二四至二○二五年度用於防治蟲鼠的預算約八億七千多萬元,共處理逾十二萬隻老鼠。食環署由二○二四年起全面利用熱能探測攝錄機,在全港各區進行鼠隻活動調查,取代原來的鼠患參考指數調查。透過人工智能技術,協助分析熱能影像中鼠隻有否出現,從而進行「鼠隻活動調查」及「無鼠百分比」監察工作,以便採取針對性的防治鼠患措施。

「無鼠百分比」是指一個區域在某段時間內,沒有鼠隻出現的熱成圖像百分比,錄得百分之九十或以上的「無鼠百分比」,代表這些分區錄得的鼠隻活動並不頻繁。食環署指相比以番薯作誘餌的傳統調查方法,新技術的靈敏度及精準度較高,調查覆蓋的範圍較廣,受環境因素影響的風險亦較低,更能有效反映分區的鼠患分布情況及嚴重程度。

在二○二四年下半年,全港共有八十個監察地點的「無鼠百分比」錄得低於百分之八十。及至今年上半年,當中有五十一個地點更達百分之九十以上,有顯著改善,反映署方透過分析「無鼠百分比」所採取的針對性措施取得實質成效。

 

食環署由二○二四年起全面利用熱能探測攝錄機,在全港各區進行鼠隻活動調查。
食環署由二○二四年起全面利用熱能探測攝錄機,在全港各區進行鼠隻活動調查。
食環署由二○二四年起全面利用熱能探測攝錄機,在全港各區進行鼠隻活動調查。
食環署由二○二四年起全面利用熱能探測攝錄機,在全港各區進行鼠隻活動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