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焦慮指數創新高  青協:皆與學業表現相關

更新時間:13:03 2025-10-15
發佈時間:13:03 2025-10-15

香港青年協會輔導服務早前進行一項名為「2025中學生開學適應調查」,於九月透過網上問卷訪問逾五千五百名中一至中六學生,旨在了解他們在新學期初的心理狀況與適應能力。調查聚焦學生的壓力感、焦慮程度及日常校園表現。

壓力與焦慮指數呈現分化趨勢 

結果顯示,學生平均壓力分數為5.9(滿分10分),略低於去年水平,但仍有超過四成學生自評壓力達7分或以上,屬偏高範疇。至於焦慮方面,以自評量表為參考,平均分達25.4,創近五年新高,反映輕度焦慮症狀的學生人數有所增加。年級愈高,焦慮指數亦愈高,由中一的23.6分升至中六的27.8分。

常見焦慮反應與求助意願偏低 

在情緒反應方面,逾八成學生曾感到比平時更易緊張或焦急,七成三表示曾出現心神不寧或驚恐感,另有近七成曾感到疲憊或虛弱。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傾向獨自承受情緒困擾,近六成表示甚少或從不主動尋求協助,逾六成未曾向任何人或機構求助。

 

香港青年協會媒體輔導中心單位主任許強懋(左起)、督導主任陳英杰及發展幹事朱佩儀公布「中學生開學適應調查」結果
香港青年協會媒體輔導中心單位主任許強懋(左起)、督導主任陳英杰及發展幹事朱佩儀公布「中學生開學適應調查」結果
青協的調查發現,近3成受訪中學生有輕度至嚴重程度的焦慮,指數創下5年新高
青協的調查發現,近3成受訪中學生有輕度至嚴重程度的焦慮,指數創下5年新高

 

學業壓力仍是主要憂慮來源 

在眾多擔憂事項中,學業相關問題持續高居榜首,包括成績下滑(43%)、缺乏學習動力(36.7%)及功課或考試壓力(34.8%),這三項已連續五年成為學生最關注的焦點。

大部分學生能應付校園節奏 

儘管面對壓力與焦慮,大部分學生仍能維持基本學習節奏。94%表示能準時上課,近九成能如期完成功課,逾八成在課堂上保持專注,顯示整體適應能力尚算理想。

專家建議:記錄情緒、主動支援 

青協督導主任陳英杰指出,由假期過渡至校園生活,部分學生出現情緒波動屬常見現象。他建議學生可透過撰寫情緒日誌記錄感受,若焦慮情況持續並伴隨身體不適如失眠或心悸,應尋求學校社工或專業輔導支援,亦可透過匿名熱線或網上平台求助。

家長與學校角色關鍵 

陳英杰強調,學生不願主動求助令情緒問題更難被察覺,學校應主動進行精神健康篩查,並針對有適應困難的學生提供個別支援。家長方面,則應避免只關注成績,多了解子女的情緒狀況與人際互動,並定期安排親子活動,促進家庭關係與心理健康。若發現子女情緒持續低落,應及早尋求專業協助。

 

立即追蹤《東周刊》全新WhatsApp頻道,緊貼全城熱話、突發猛料、獨家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