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時間:12:00 2025-08-17

日本的動畫、漫畫及遊戲(簡稱「ACG」)非常成熟,不僅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軟實力,也是最搵錢的「印鈔機器」。連帶推動角色扮演(Cosplay)蓬勃興起,動漫迷透過服裝、化妝、道具與攝影重現心愛角色,滿足扮演欲。
近年,隨着網路普及,Cosplay愛好者聚會已由最初的小眾扮裝舞會,成為國際盛事,月初在名古屋剛舉行的世界COSPLAY峰會,連同巡遊及演奏會,吸引全世界逾二十萬人參與,振奮當地旅遊業。
Cosplay也演變為涵蓋服裝設計、道具製作、攝影及社交媒體內容創作的完整產業鏈。據悉,全球角色扮演及其相關市場,去年規模已逾一千億元(港元、下同)。
以日本動漫、遊戲角色為原型,比拼裝扮與表演的「世界C O S P L A Y冠軍賽」,八月初在名古屋愛知藝術文化中心舉行,吸引四十一隊來自全球各地的代表參賽。當中大部分隊伍,要先在其所屬國家和地區的Cosplay大賽勝出,才有資格出賽。
比賽每隊由兩人組成,他們要在兩分半鐘內,配合音效與影像重現作品中的動作場面;最終美國代表以人氣遊戲《火焰之紋章》角色奪冠。頒獎禮上,大會更即場宣布,將於八月底移師新開幕的IG Arena場館,舉辦Cosplay拍攝活動,部分參賽者更會再次粉墨登場,供動漫迷拍照。
其實,這個賽事是動漫界年度盛事,是「世界COSPLAY峰會」活動之一,活動包括名古屋商店街Cosplay巡遊外,還有前夜祭及多場舞台演出等。

原是動漫小圈子活動
世界COSPLAY峰會自○三年由日本動漫愛好者創辦,原本僅是小圈子活動,首年連同東道主日本,只有四個國家代表參加。不過,自○九年起,獲日本外務省、名古屋市政府、觀光會議協會等協辦,峰會隨即掀起一股旋風,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Cosplay活動。
雖然,官方未有統計具體的旅遊收益,但峰會每年都會在名古屋舉辦為期約一星期活動,連同巡遊及演奏會吸引全球逾二十萬動漫迷參與,活動場地大多位於名古屋市中心地標,加上參加者以二十至三十多歲為主,在住宿、餐飲、交通、購物等方面消費力驚人,為當地帶來可觀收入。
今屆峰會開幕前夕,來自十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拜訪愛知縣知事大村秀章。大村知事亦相當識做,以《龍珠》角色中的笛子魔童造型現身,並擺出必殺技「魔貫光殺炮」甫士拍照;名古屋市長廣澤一郎則扮成《浪客劍心》主人公緋村劍心,與眾代表合影留念。現任首相石破茂亦曾於一八年,在家鄉鳥取縣出席博物館開幕儀式時,以《龍珠》角色魔人布歐造型登場。根據故事內容,魔人布歐本來是極度邪惡和兇殘,最後才變成好人。

事實上,日本人扮成動漫角色的Cosplay文化,可追溯至七十年代,當時的年輕人會打扮成喜歡的動漫角色,參加科幻大會。惟當時尚未有「Cosplay」這名詞,因此,他們自稱是參加「假面舞會」(扮裝舞會),通過扮演,展示自己對該動漫人物的喜好,以及對原著的熟悉。
八九十年代,日本動漫在全球掀起熱潮,並在本土誕生大量模仿或二次創作的「同人製作」。部分同人組織會舉辦Comic Market(俗稱Comiket),以市集形式售賣或分享素人作品。某些攤主或動漫迷為宣傳自己,會以角色扮演方式出席,想不到,竟演變成Cosplay分享會。
代入角色培養社交能力
隨着網絡普及,角色扮演者相片傳遍世界各地,日本Cosplay文化亦在海外動漫愛好者中遍地開花。有
專家分析青少年透過Cosplay行為,揭露自己對角色的認同,也可以讓他代入角色,從而嘗試接觸外界,培養社交能力。
時至今日,角色扮演不單是愛好或消遣,更是具規模的商業活動,產業涵蓋服裝、化妝、假髮、道具
等周邊商品。去年統計,全球約有一千萬名 Cosplay愛好者,他們為精準還原角色,服裝與道具支出動輒數千元;有市場分析估計,全球Cosplay及其相關市場,市值接近一千億元。

據日商環球訊息統計數字顯示,去年全球Cosplay服裝市場規模已達約四百億元,預計至三〇年將攀升
至近六百億元。在中國、日本等東南亞地區,Cosplay服裝品牌如雨後春筍湧現,當中如Cospatio、Acos及三分妄想等Cosplay服飾品牌,近年成功打入國際市場。
此外,角色扮演產業亦為年輕人提供就業與創業機會,除衍生出如「毛娘」(假髮造型師)、「妝娘」(化妝師)等專業職位外,部分圈內知名Cosplay愛好者更與動漫、遊戲公司合作,推出官方聯名商品,甚至開設個人品牌銷售角色服裝與配件,並透過網上粉絲應援平台獲取穩定收入,使Cosplay從單純興趣,發展為專業職業。
目前,日本全國約有五萬名活躍愛好者,自稱為「Coser」(即Cosplayer的簡稱),其中約一千人
參與商品販售等活動,並於攝影會擔任模特兒、出版寫真集等,每次可獲得數以萬元的分成。

事實上,日本Coser的收入方式多元,除出席攝影會、販售寫真集、T恤等周邊商品外,部分人氣Coser亦會進行網上直播,賺取粉絲打賞。例如日本人氣Coser「Enako」,其直播「時薪」可達一萬元,她早年曾亮相電視節目,自爆年收逾一百萬元,相當於當地一線動畫製作公司年利潤的五分之一。另有不少Coser選擇簽約經理人公司以獲取更多工作機會。
Cosplay不僅講究造型,更重視場景與氛圍。許多日本動漫著名場面亦成為旅遊熱點,如《男兒當入樽》片頭的取景地,每年吸引逾二千萬人到鎌倉市觀光;動畫電影《你的名字》於一六年上映後,四谷車站便成為Coser拍攝熱點,連當地女明星也扮成片中女主角到該地打卡。在淺草,有商人更將酒店改裝,提供日式房間與道具,讓遊客一嘗當Cosplay的樂趣。

難為侵權定分界
全球的Cosplay愛好者熱衷扮演日本動漫角色,然而,其中最受歡迎的竟然不是來自動畫,而是由遊戲公司SEGA在○九年設計的虛擬歌手初音未來。根據《健力士世界紀錄》,截至一七年三月, 在知名Cosplay 討論平台「WorldCosplay.net」上,標註初音未來的照片累積超過八十五萬張,數量是其他角色的兩倍以上,穩居人氣榜首。
除了正統的Cosplay扮相,初音未來在日本也衍生出另類文化現象,不少成人影片公司看中商機,邀來AV女優以初音未來造型拍攝作品。

不過,此舉卻引發版權爭論。二一年,日本政府曾考慮將Cosplay行為納入版權法規範,卻遭大量Coser反對,認為難以釐清角色造型的使用是否構成侵權,也質疑條例中「商業用途」如何界定,最終立法計劃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