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時間:14:30 2025-07-31

多名「35+顛覆案」罪成並已服刑人士早前陸續刑滿獲釋。其中郭家麒出獄後行事低調,但根據醫務委員會(「醫委會」)註冊醫生名單,他仍是註冊泌尿外科專科醫生,表示他隨時可以掛牌繼續行醫。有市民質疑,郭家麒服刑逾四年,其實已久未行醫,若然他現在立即重操故業,其醫療技術理應早已生疏,那麼醫委會真的能確保其醫術達標嗎?
根據香港法例第一六一章《醫生註冊條例》第十四(四)條及第二十一(一)條規定,若醫生在香港或其他地區因可判處監禁的罪行被定罪,必須在判刑後二十八天內通知醫委會,醫委會有法定責任及管控職權展開紀律聆訊。聆訊中,醫委會會考慮多項因素,包括:罪行的性質和嚴重程度;罪行對公眾利益、病人安全及醫生專業聲譽的影響;醫生在事件中的角色和責任;醫生在事件後有否顯示悔意及作出改善。
郭家麒干犯國安罪行被判囚四年兩個月,於今年四月二十九日刑滿出獄。如醫委會研訊後信納任何註冊醫生犯了違紀行為,便應作出適當的紀律處分,包括發出警告、施加執業限制,甚至撤銷該醫生的專業資格。


郭家麒於○四至○五年期間至少涉及三宗嚴重醫療失誤個案,遭病人入稟索償,最終和解並賠款收場。此外,他亦曾多次涉嫌違反專業操守及作出有辱醫德行為,例如在一九年黑暴期間,多次公然支持暴力活動,並在包圍警察總部、包圍立法會、霸佔機場等示威行動,以及理大衝突事件現場等,亦見其身影。
此外,郭家麒亦曾透過社交平台持續散布仇警言論,利用公眾平台煽動仇恨、鼓吹社會對立,企圖引起市民對特區政府的仇恨。曾有民間團體到醫委會請願抗議,譴責郭家麒言論涵養失德失格,並希望醫委會嚴肅處理,惟醫委會一直未有回應。
不少醫護界人士相信,醫委會在短期內會召開郭的紀律聆訊會議,決定是否吊銷或暫緩其執業資格。不過有指醫委會成員表示,部分或會參與紀律聆訊的人員具鮮明政治立場。他舉例,○三年,一名醫生因參與反修例非法集結被判刑,服刑後醫委會裁定他停牌六個月,但緩刑三十六個月,「會內充斥政治立場鮮明的人,他們曾多次公開發表反政府立場、煽動對立,曾成立『雨傘援助基金』支援非法佔中被捕人士、出席防疫記者會時舉起『五大訴求,缺一不可』手勢、參與黑暴集會等。」據悉,醫委會將會展開聆訊,有人亦估計聆訊處分會遠遠低於大眾想像。
該醫委會成員強調,醫委會理應依法公開、公正、公平地召開紀律聆訊,並主動向市民披露程序細節及裁決理據,對於會內充斥着政治立場鮮明人士,難免令公眾擔心有委員會立場先行,包庇違法失德者。醫委會須正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