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時間:15:15 2025-07-11

廣西姑娘王虹年幼時因家居意外未能適時入學,但她在家中拿起小學課本,盡顯露讀書天賦,直至中學更加頻頻跳級成為學霸,以十六歲之齡考入北京大學;到三十四歲,更破解困擾數學界足足一個世紀的超級難題《掛谷猜想》。
王虹對數學界的巨大貢獻,令她有望獲得被認譽為數學界「諾貝爾」的菲爾茲獎,在全球眾多數學家中成為大熱人選,著名中國數學家丘成桐更盛讚「王虹是年輕一代最偉大最重要的中國學者」。
王虹月前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長達一百二十七頁證明《掛谷猜想》的論文,論文另一作者是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副教授紮爾(Joshua Zahl),這個猜想已經困擾數學界一個世紀。由於王虹與紮爾的研究,提出新方法證明三維情形下的《掛谷猜想》,在幾何測量理論和齊次動力學方面別具意義。
《掛谷猜想》又稱為《掛谷轉針問題》,是日本數學家掛谷宗一於一九一七年首次提出,核心問題是「如果你要在細小空間裏轉動一支針,需要包含所有方向,最小的空間需要多大?」有人笑言,掛谷宗一可能是看到日本武士在狹小空間揮舞武器的場景,受啟發而提出這個問題。
一百多年來,無數數學家希望破解這條難題,卻統統無功而還,直至今年二月二十六日,王虹與紮爾在專門收集物理、數學等論文的網站arXiv發布預印本論文,聲稱已解決《掛谷猜想》在三維空間中的情形,被視為該領域的重大突破。
曾獲被認為是數學界最高獎項菲爾茲獎的華人數學家陶哲軒,評價王虹和紮爾的論證過程「像在完善一台永動機,充滿魔幻色彩」,而且開闢幾何測度論的新研究範式;萊斯大學數學家卡茨(Nets Katz),形容這是百年一遇的數學突破。
中國著名數學家、清華大學講席教授丘成桐,在王虹到清華辦講座時親自作引言介紹,盛讚「王虹是年輕一代最偉大、最重要的中國學者」,他表示:「如果這個成果最終通過同行評審,王虹將有望獲得國際數學界的最高獎項即菲爾茲獎。」丘指王虹等人對《掛谷猜想》的論文雖然篇幅較長,但邏輯清晰、語言乾淨,業內人能很快看懂她在說甚麼。
幼時受傷一度在家自習
在數學界一鳴驚人的王虹,九一年出生於廣西桂林平樂縣沙子鎮,父母是縣裏中學的普通教師,王虹四歲因家居意外右臂燙傷,須臥床休息未能上幼兒班,父母於是拿小學課本讓她解悶,一年後王虹憑藉超強學習能力,竟完全掌握小學一年級的知識,直接進入二年級。
完成小學,王虹考入著名的桂林中學,但高中時經常不交作業,上課偷看課外書,在高手如雲的校內,她的成績依然衝入全級前十名,而且顯露出對數學有特別天賦。其父母表示,王虹自小將數字當玩具,用窗簾的光影學習幾何,甚至用潤唇膏在地上推算公式。
學習方式上,王虹也有自己的獨特節奏,她不會等待老師的授課進度,而是習慣在每學期開始前,已將整個學期的課本自學完畢,面對難題亦極少直接向老師求助,傾向於獨立思考、查閱資料,或與同學討論。這種學習習慣,讓她培養出強大自學精神,塑造出解決問題的能力。
王虹十六歲時,大多數同齡人還在為高考奮鬥,她卻以六百五十三分的高考成績提前被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錄取。出於對數學的熱愛,她一年後轉入數學科學學院,至二○一一年畢業,再出國深造,在法國巴黎綜合理工學院取得工程師學位、巴黎第十一大學取得碩士學位,隨後轉到美國麻省理工獲數學博士學位。
王虹之後在多間大學任教,今年九月將到法國高等科學研究所擔任數學終身教授,與此同時,與王虹合作破解世紀難題的紮爾教授,則受聘到天津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擔任全職講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