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受壓,求職者競爭越來越激烈,為爭一職各出奇謀。

高管轉職虛報資料 新人視像交流當曾入職 追蹤求職大軍 履歷造假新手法

更新時間:16:16 2025-05-21
發佈時間:16:16 2025-05-21

假學歷問題近年引起社會關注外,假履歷亦掀起暗湧,繼工程界去年揭發有人非法取得操作挖泥機的專業證書,教育界今年初爆出多宗以假履歷欲申請「教師註冊或教師聘任」個案。

本刊追查發現,社交平台湧現大批中介,聲稱可協助「提升背景」、取得知名企業推薦信或工作經驗,部分甚至揚言可動員微軟或滙豐銀行高管作推薦人;記者更直擊有中介聲稱可安排新入職者參加一些視像交流,便可當作曾入職相關公司。

此外,人力資源服務供應商、獵頭公司,以至負責背景調查的公司負責人,分別向本刊親揭,近期求職大軍之中,種種履歷造假新手法,當中涉及不少高管轉職虛報資料。

「畢業在即,欠缺少一份亮眼的實習經歷?」、「實習收穫科技大廠百分百真實項目,履歷直接加分」、「實習可以zoom視頻交流指導」網上充斥大量中介廣告,聲稱可以協助提升新人背景資歷,包括安排到知名機構實習,並客製推薦信,強調推薦信均由官方認證的電郵發出,能通過招聘企業的背景審查,有助日後求職。

其中一間中介在社交專頁揚言,可動員微軟高管力薦、滙豐銀行,以至資產管理企業「黑石」的高管親筆撰寫,部分兩日內便可由高管企業的郵箱發出相關文件,另又稱可提供實習職位,安排到Google、阿里巴巴,以至聯合國當實習生。

 

即使是大型企業阿里巴巴涉及軟件開發等的實習職位,中介稱均可安排。
即使是大型企業阿里巴巴涉及軟件開發等的實習職位,中介稱均可安排。

 

記者佯裝家長查詢,中介職員聲稱可安排子女成為Google產品經理實習生,職責竟可涉獵「產品戰略規劃」、「主導產品的設計」,但強調「實習」沒有薪水,卻須按「任職」時間長短計算支付中介費,即實習一個月索價一萬二千八百元人民幣,三個月則收一萬九千八百元人民幣,「相當於花錢買經歷,提升背景。」

翻查Google網頁,官方列出軟件開發助理、學生研究員等實習職位供外界直接申請,但暫未見中介所描述的職位。記者就此向中介查詢,職員則含糊說:「官方實習門檻高,靠自己難申請,我們這邊提供的實習,一定可成功做到。」

按職員介紹,中介提供的實習原來是遙距進行,聲稱由Google在北京或上海的資深經理擔任導師,經每周至少一次視像通話,介紹公司推展中項目及分派工作,當完成導師提出的任務便算是曾在Google實習過。中介職員續稱,只要完成兩個月或以上的實習,再額外支付二千元人民幣,導師更會幫忙度身撰寫推薦信。

推薦信格式可疑

職員提供信函樣本,並說:「官方就是出這種推薦信,格式不變,每年都一樣,但內容能根據你們的需求修改。」對方揚言推薦信是經公司的職員電郵發出,更可安排導師在當地親身見面。但奇怪的是,見面地點僅為咖啡廳,未提及可進入Google公司範圍內。

雖然該中介網頁標示在美國、香港及廣州設有辦公室,但職員拒絕在港見面,亦未能作視像諮詢,着記者若要見面須親身到廣州。記者日前到中介在港一商廈的辦公室,發現該大廈大堂、相關樓層合共三個單位,均未有相關中介的公司水牌,其中一間秘書公司無人應門,另外兩個單位的相關人士否認曾與該中介合作。

 

中介展示推薦信樣本,並指每年格式一樣,但內容可按需求修改,至於遙距實習計劃則按實習時長報價。
中介展示推薦信樣本,並指每年格式一樣,但內容可按需求修改,至於遙距實習計劃則按實習時長報價。

 

本刊向Google查詢,惟至截稿前未有回覆。記者將中介提供的推薦信樣本交予香港創科發展協會創會主席陳迪源分析,他指該樣本採用的是Google舊版標誌,認為一般公司信函不會使用過時標誌,並對該樣本的文件格式是否與官方文件相符,包括字體以至上款欠缺收件人資料等,存有極大懷疑,質疑推薦信的真偽。

陳迪源續指,若應徵者只實習幾個月難以證明其能力,通常有具備工作兩至三年的推薦信才具有參考價值。對於履歷造假,他不排除有求職者虛構工作經驗或偽造技能證書,建議公司聘請第三方背景調查公司核實學歷、工作經歷及專業證書,並就技術崗位設計實際測試,例如編程挑戰、解決問題案例,識別應徵者的真實能力。

「履歷造假在求職市場普遍,有求職者為獲取更好職位或薪酬,不惜虛構或誇大經歷。」人力資源服務供應商「萬寳盛華大中華」(ManpowerGroup Greater China)每年替大量企業招募人才,其高級副總裁徐玉珊說,有求職者透過一些渠道購買假證書。

她留意到近年市面造假手法精細,甚至有人提供一條龍服務,設立虛假網站及接線生應對外界查詢,更見過有求職者提供高仿身份證,「以前未必仿偽得那麼像真。」因而集團斥資引入檢測儀器核查身份證真偽。

 

徐玉珊說,常見的造假手法,多數涉及誇大職銜及工作責任。
徐玉珊說,常見的造假手法,多數涉及誇大職銜及工作責任。

 

萬寳盛華大中華引入檢測儀器去核查求職者身份證的真偽。
萬寳盛華大中華引入檢測儀器去核查求職者身份證的真偽。

 

誇大薪金與職權

對於常見求職者虛報資料手法,她說多數涉及誇大職銜、職責、薪金等,亦會誇大在職時間,甚至虛構工作以隱瞞就業空窗期,「有些銷售助理,會說自己是銷售經理,或是大型項目的主管,實際只是成員之一。」

公司查核資歷時,會聯絡前僱主或相關發證機構、透過面試了解對方過去工作細節、要求對方接受測試等,曾發現有高級軟件工程師求職者,在測試時顯示其編程能力不足,同時發現其推薦信的推薦人並不存在;另亦曾發現有銀行求職者隱瞞其破產紀錄。

徐玉珊說,不少大企業都設有嚴謹機制,查核求職者資歷,近年更多了企業就一些高級職位招聘,委託公司作深入調查,確認對方聲稱的學歷、就業、信貸、犯罪紀錄及專業牌照是否屬實,「曾有企業聯絡我們,查核他們的求職者時,竟發現有人假冒我們公司的信函,甚至偽冒我的簽名。」

 

透過面試了解求職者過去工作細節,人力資源服務供應商可核查求職者履歷。
透過面試了解求職者過去工作細節,人力資源服務供應商可核查求職者履歷。

 

各地設查核平台

提供獵頭服務的精博諮詢創辦人姚繼治表示,主要替企業物色高管,整體發現約有百分之三個案,涉及履歷失實問題。他指人力資源或獵頭公司替大企業物色高管,本身應擁有強大人脈網絡,可以運用不同方法核實對比資料,例如接觸求職者的前僱主、同事、同行或合作夥伴;亦可要求對方出示稅務證明等文件,了解實際情況。

他續稱,曾有高級行政人員求職者自稱的年薪超過二百五十萬元的管理層,但近數年轉工後待遇大幅下滑。該求職的在履歷中列出正在內地一間公司任職,月薪二十萬元,並指老闆分不同渠道發放薪金。可是該應徵者一直未能交出過去十二個月的對應入帳紀錄,細查之下,原來早已被裁員。

 

姚繼治主要替企業物色高管,整體發現約有百分之三個案,涉及履歷失實問題。
姚繼治主要替企業物色高管,整體發現約有百分之三個案,涉及履歷失實問題。

 

卓遠查冊服務有限公司主管黎少凡也向本刊透露,曾有公司發現所任命的董事總經理,工作表現未如預期,於是委託他們作背景調查,發現該董事總經理涉誇大過去任職的公司規模,「管理數名員工,卻自稱管理數十人團隊。」

 

美國設有院校授權平台供外界查核學歷資格。
美國設有院校授權平台供外界查核學歷資格。
黎少凡指出,作背景調查時除了核查履歷或學歷,還會查核對方有沒有犯罪紀錄或有沒存在負面的公開資料等。
黎少凡指出,作背景調查時除了核查履歷或學歷,還會查核對方有沒有犯罪紀錄或有沒存在負面的公開資料等。

 

黎少凡指出,隨着造假手法越來越專業,不少國家或地區設有平台供核查證書或學歷文件真偽,前年便曾發現有來自中東國家、應徵創科公司高管職位的求職者,在當地法院紀錄顯示曾涉及一宗案件;對方所出示的無罪證明,在當地部門的網上核查系統顯示無相關紀錄,最後發現該證書疑有竄改痕跡。

他說,除了保險或銀行開戶,近年亦收到多了企業委託調查求職者;另涉及董事任命,又或企業融資、併購、股份買賣或公司首次發行股份的銷售時,公司亦會委託對相關高管背景作盡職審查。

警方積極打擊

保安局發言人指出,針對涉及懷疑虛假學歷或履歷的案件,警方與各本地大專院校緊密溝通,接獲舉報後定必徹查並嚴正執法。警方亦一直與內地相關執法部門緊密合作,適時轉交涉及本港虛假學歷的內地中介資料予內地相關部門跟進。 

截至今年四月二十二日,警方已向內地相關部門轉介共十九間懷疑內地「黑中介」或中介人的資料予以跟進。另外,由二二年一月至二五年四月二十二日,共拘捕了四十一人,均涉嫌以假學歷報讀本地大專院校。當中九人被落案起訴,四人罪成,三人保釋候審,一人獲撤銷控罪及一人未有應訊被通緝;另有三十二人的個案仍在調查中。

發言人強調,任何人士如利用虛假學歷或履歷以報讀本地大專院校或申請公司職位,有可能干犯「偽造文件」、「管有虛假文書」、「行使虛假文書」、「欺詐」或「企圖以欺騙手段取得服務」罪等。 此外,任何人士在辦理任何赴港申請時明知而故意申報失實的資料,或填報明知其為虛假或不相信為真實的資料,亦屬犯罪。

 

李思萱今年五月初承認兩項以欺騙手段取得服務等罪名,被判監禁二百四十日。
李思萱今年五月初承認兩項以欺騙手段取得服務等罪名,被判監禁二百四十日。

 

涉假學歷或假履歷個案

2025年5月

曾獲深圳市選美比賽冠軍、二十八歲內地女子李思萱,因二一至二四年期間向入境處及港大訛稱曾就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語言學,並向港大提供偽造的成績表及畢業證書而獲港大取錄,繼而偽造港大畢業證書,將成績由「及格」改為「優異」,早前承認兩項以欺騙手段取得服務等罪名,被判監禁二百四十日。

2025年2月

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年報顯示,在二三至二四年度年度學歷評估過程中,共揭發三十二宗虛假學歷申請,至少有五宗涉及「教師註冊或教師聘任用途」,評審局已舉報有關個案。

2024年10月

廉政公署破獲兩宗偽造工程資歷貪污案,一共拘捕一百四十八人,包括一百一十一名建造業人士及三十七名電力工程人士,涉嫌以貪污手段取得虛假工作證明,詐騙訓練機構及機電工程署,繼而獲得挖泥及電力工作資格,涉案金額分別約三百萬元及六十萬元,機電署及勞工處已撤銷相關電工註冊牌照及一百張涉案挖掘機操作員證書。

 

廉政公署去年破獲兩宗偽造工程資歷貪污案,共拘捕一百四十八人。
廉政公署去年破獲兩宗偽造工程資歷貪污案,共拘捕一百四十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