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琳勒龐被判的四年監禁雖然不用在獄中服刑,但五年內禁止競選公職,令她無緣總統之職。

挪用歐盟資金 下屆大熱總統禁參選 法國極右勢力 未戰先輸|國際解碼

更新時間:12:30 2025-04-27
發佈時間:12:30 2025-04-27

法國極右派「國民聯盟」(RN)領導人瑪琳勒龐(Marine Le Pen),早前被巴黎法院判處挪用歐盟資金罪成,被判處四年監禁及五年內禁止競選公職。令她無緣參與二七年總統選舉。

馬琳勒龐近年在法國政壇風頭一時無兩,其帶領的國民聯盟是國會內第一大反對黨,經常左右政局。她亦是下屆總統大熱人選,今次裁決令法國極右勢力如遭「滑鐵盧」,甚至是未戰先輸。分析認為「國民聯盟」雖可以讓年輕的黨主席巴德拉(Jordan Bardella)接班出選,但畢竟公職經驗淺,恐未能被法國選民受落。

 

馬琳勒龐與多名國民聯盟的前歐洲議會議員和助理,挪用歐盟資金罪成,涉及金額達四百四十萬歐元。
馬琳勒龐與多名國民聯盟的前歐洲議會議員和助理,挪用歐盟資金罪成,涉及金額達四百四十萬歐元。

 

「只有獨裁者才會採取這樣的做法。」瑪琳勒龐在法院裁決後,強調自己無辜,並批評判決帶有政治動機。

法國巴黎刑事法院在上月三十一日裁定,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的領導人馬琳勒龐挪用歐盟公款罪名成立,被判處四年監禁,罰款十萬歐元(下同),以及五年內禁止競選公職。

法庭的判詞指出,馬琳勒龐在擔任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議員期間,涉嫌濫用議會資金,與所屬政黨長期透過虛構職位,將黨內成員登記為「歐洲議會助理」,並向他們支薪;這些所謂的「議會助理」包括了黨內職員、競選助手等,長期為「國民聯盟」服務,實際上未有為歐洲議會工作。這種安排不僅構成資金挪用,亦違反歐洲議會對資金用途的明確規定。

挪用資金四百多萬歐元

審訊揭露,相關行為最早可追溯至○四年,而歐洲反欺詐辦公室早在二○一七年已開始調查該案。除馬琳勒龐外,同案被告還有其他二十四名國民聯盟公職、前歐洲議會議員和助理,最終有九人亦因挪用歐盟資金罪成,另有十二名助理因隱瞞犯罪被定罪,法院估算該案涉及資金總額為四百四十萬元。

對於判決,馬琳勒龐批評帶有政治動機,完全違反法治,目的是阻止她參加總統選舉,她會盡快上訴,亦不會向馬克龍(Emmanuel Macron)請求特赦。事實上,她雖被判監四年,但當中兩年可緩刑,另外兩年則以佩戴電子手銬在獄外服刑,上訴期間不必服刑,也不必繳交罰款。

惟馬琳勒龐「不得競選公職」的裁決在宣判後立即生效,上訴期間亦然,加上法國上訴程序通常花上好幾年,意味馬琳勒龐再次競選法國總統的計劃已經落空,沒有任何緩衝空間。

 

極右翼的國民聯盟在法國日益壯大,令一眾恐右團體及民眾不安,今次馬琳勒龐被定罪被視為極右勢力的一次重大挫敗。
極右翼的國民聯盟在法國日益壯大,令一眾恐右團體及民眾不安,今次馬琳勒龐被定罪被視為極右勢力的一次重大挫敗。

 

馬琳勒龐原本是二七年舉行的法國總統選舉之大熱,民調機構OpinionWay年初公布的數據顯示,在一系列模擬對戰中,國民聯盟提名人選皆領先其他潛在對手,該黨穩定維持在百分之三十左右的支持度,在法國主要政黨中居於首位;另一民調機構Ifop最近民調顯示,馬琳勒龐將於下屆總統大選首輪投票中贏得百分之三十四至三十七的選票。

現年五十六歲的馬琳勒龐,一手將極右翼帶至新高度,她是國民陣線(國民聯盟前身)創始人尚馬力勒龐(Jean Louis Marie Le Pen)的幼女,於法律專業畢業後擔任律師的生涯非常短暫,自一九九八年便加入民族陣線領導法律部門。作為「國民聯盟」第二代掌舵人,馬琳勒龐亦有「女承父業」的決心,多次角逐法國總統,冀能完成父親的未竟之志。

她自千禧年代初接手政黨後,致力將該黨由激進極右改造成可觸及中間選民的「民族保守主義」政黨,不僅推動政黨改名為國民聯盟,亦在政策與形象上進行調整,包括模糊法國退出歐盟的主張、軟化對同性戀與墮胎的敵意等,又先後於一二年、一七年、以及二二年參選法國總統。

 

馬琳勒龐在上次總統選舉雖然敗給馬克龍,但得票率仍高達四成。
馬琳勒龐在上次總統選舉雖然敗給馬克龍,但得票率仍高達四成。

 

從邊緣化走向制度中心

其中在二二年的選舉中,馬琳勒龐成功斬獲逾四成選票,雖然未能成功勝選,但前所未有的高得票,在同年六月的國會選舉中,國民聯盟取得歷史性突破,贏得八十九個議席,成為法國議會中最大反對黨之一,亦是第三大黨。極右勢力在馬琳勒龐帶領下從邊緣化走向制度中心,而她本人亦是風頭一時無兩的政治明星。

如今馬琳勒龐被禁選,除了令她成為法國首位女總統的願望粉碎之外,亦是法國極右勢力的一次「滑鐵盧」遭遇。有分析指,國民聯盟或應直接啟動「Plan B」,為長遠作戰另覓人選頂上;此人很大機會就是馬琳勒龐十分看重、年僅二十九歲的現任黨主席巴德拉。

巴德拉是馬琳勒龐的子弟兵,早在十七歲就加入國民聯盟,當時極右仍被排斥,對大多數想要從政的人而言是死路一條,但巴德拉卻在此發跡,結果他於二十三歲就成為歐洲議會議員、二十六歲更被馬琳勒龐任命擔任國民聯盟黨主席,是國民聯盟創黨半個世紀以來首位非勒龐家族的領袖。原本計劃是馬琳勒龐擔任總統、巴德拉當總理,之後巴德拉再接班選總統。

 

馬琳勒龐雖然提出上訴,但其政治生涯可說是「涼了一半」,她培養的親信巴德拉(左)因政治經驗不足,還須磨練。
馬琳勒龐雖然提出上訴,但其政治生涯可說是「涼了一半」,她培養的親信巴德拉(左)因政治經驗不足,還須磨練。

 

年輕的巴德拉優點與缺點皆相當明顯,史丹佛大學教授阿爾杜伊(Cécile Alduy)形容「巴德拉是馬琳勒龐的傑作」他外表上鏡、形象清新沒有包袱、具有超強的社交媒體影響力等,令他在年輕選民之中有極高人氣;但另一邊廂,他從未擔任行政公職、沒有管理過任何政府部門,令不少人認為他「未夠班」。

因此現在其他右翼人物也在躍躍欲試,比如內政部長雷泰奥(Bruno Retailleau),馬琳勒龐的侄女馬雷夏爾(Marion Maréchal),司法部長熱拉爾德.達爾馬寧(Gérald Darmanin)以及法國極右翼的經典人物澤穆爾(Eric Zemmour)。但有專家直言,以馬琳勒龐在極右派的份量,任何代替她出戰的人選,都只是替身,亦未必被選民受落。

中間派力爭 延續馬克龍方向

法國總統馬克龍因憲法限制無法參加二七年總統選舉,前總理愛德華菲利普(Édouard Philippe)正式宣布參選,成為中間派陣營的主要候選人之一,他曾於一七年至二○年間擔任馬克龍的首任總理,並於二一年自立門戶創立「Horizons」政黨。

菲利普以沉穩、理性和技術官僚風格見稱,是一位務實的中間派領袖,亦被視為中間派在後馬克龍時代尋求延續政策方向的重要人物。除他之外,現任總理阿塔爾(Gabriel Attal)和前內政部長達爾馬寧(Gérald Darmanin),亦被視為潛在的中間派候選人。

 

前總理愛德華菲利普(Édouard Philippe)
前總理愛德華菲利普(Édouard Philip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