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院收費改革 | 盧寵茂 : 400元共付額合理  高拔陞稱急症室更能處理真正緊急情況

更新時間:13:00 2025-03-26
發佈時間:13:00 2025-03-26

政府昨日公布了公立醫院收費改革的具體方案,大幅提升公院門診收費,重點包括急症室的收費將上調至400元,而專科門診及家庭醫學門診的藥費也將標準化,分別為20元和5元,每次最多可取藥4星期。這一新規定引起了廣泛關注,許多病人擔心是否需要每4星期到醫院取藥,增加不必要的麻煩。

 

盧寵茂今早在電台節目中表示,當前每位急症室病人的成本已超過2000元,此次收費調整考慮了市民的負擔能力和整體成本。他強調,部分輕症患者只是為了拿「假紙」或取傷風感冒藥,預計新收費實施後,他們可能會考慮轉向私家醫生。根據2017年的經驗,調整收費後確實能減少約5%的第3及4類病人,但目前尚難以預測此次調整的具體成效。

盧寵茂 : 400元共付額合理  

盧寵茂認為,400元的共付額是合理的,並指出全球的急症室收費普遍高於此數,某些國家甚至收取超過千美元的費用。他強調在考慮收費時,已充分考量病人的負擔能力、如何有效利用醫療服務及分擔成本等因素。

針對調整收費後政府是否有空間加強夜診及假期的配套支援,盧寵茂表示這涉及基層醫療服務的發展。他提到,過去一年多來,政府在這方面已做了很多努力,每逢長假期都會提供政府門診及加強夜診服務,並與私營診所合作。他明白配套需完善,但認為這是「雞與雞蛋的問題」。如果急症室的收費仍然很低,且24小時「門常開」,即使私營診所增加夜診,市民也未必會選擇前往。因此,他強調兩方面必須同步推動,而不是等到開設了很多夜診後再調整急診室收費。

 

盧寵茂指400元共付額合理
盧寵茂指400元共付額合理

 

同步推動慢病管理

盧寵茂表示,政府一直在提升公營門診服務,未來希望普通科門診能更多地照顧低收入人士及弱勢群體。同時,應疏導有能力支付家庭醫生的病人,目前推行的慢病共治計劃正是這一理念的實踐,目前已有超過10萬人參與。他強調,慢病管理以共治計劃為模式,旨在鼓勵市民使用社區內的家庭醫生服務,並與當前的醫療收費改革形成互補。

此外,公立醫院將增設「封頂」機制,設定全年收費上限為1萬元,預計將有約7萬名重症病人受益。盧寵茂指出,這一機制主要是保障那些不幸患上重病的患者。他表示,如果一年內的醫療費用達到1萬元,通常是由於病情非常嚴重,例如中風或需長期住院的人。他解釋,對於一些中等收入人士而言,突然失去工作能力會導致他們面臨額外支出,因此設定1萬元的上限是基於他們的收入中位數約為半個月工資的考量。

高拔陞 : 減免機制已保障經濟困難的市民

而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在商台節目中澄清,「4星期」並不意味著最多只能派4星期的藥物,而是用作計算收費的單位,實際上仍然可以派發最多24周的藥物。他指出,這項改變是為了更好地體現急症室的功能,專注於照顧急重病人,並強調減免機制已經針對經濟困難的市民。

 

派藥「最多派4周」惹關注 高拔陞:只是計費單位 一樣可以派24周藥
派藥「最多派4周」惹關注 高拔陞:只是計費單位 一樣可以派24周藥

 

高拔陞提到,目前急症室中非緊急個案佔到六成,這一改革旨在減少這類個案,讓急症室能夠更有效地處理真正的緊急情況。他認為,新的收費安排不會對市民造成顯著負擔,並鼓勵有需要的市民透過手機應用程式申請減免。

在被問及為何只豁免危急病人收費時,高拔陞表示急症室可以有效分流病人,而對於相對較難判斷的「緊急」和「次緊急」個案,這樣的安排更易於操作。高拔陞強調,改革的目的是集中資源照顧最需要幫助的病人,例如在大型事故中受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