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時間:12:35 2025-03-26

加拿大與美國這對傳統盟友,隨着特朗普再次上任美國總統,兩國關係跌至冰點。特朗普向加拿大開徵超高關稅,甚至形容對方是美國第五十一個州,極度矮化。加拿大亦以加關稅還擊外,多個省份宣布下架「美國酒」,民眾更發起罷買美國貨行動,甚至有場合播出美國國歌時,加國觀眾更喝倒彩,仇美情緒不斷升溫。
這股反美情緒,大贏家是加拿大新總理卡尼(Mark Carney),他從民望低迷的杜魯多手上接過爛攤子,憑着對美擺出強硬態度,強調加拿大永遠不會成為美國一部分,令其領導的自由黨支持度大幅反彈,甚至四年來首次反超保守黨,有望靠「反Trump略」勝出即將舉行的大選。


「美國不是加拿大,加拿大永遠、永遠不會以任何方式成為美國的一部分,加拿大人沒有要求進行這場戰鬥,但當別人開打時,加拿大人一定做好準備。」加拿大新任總理卡尼於月初贏得自由黨黨魁選舉後的勝利宣言,展示其強硬態度。
卡尼上任總理後,即飛到歐洲與英國及法國領導人會面,相反未有時間表與特朗普會面,並指出就算雙方要對話,對方必須停止對加國的不尊重言論。
出生於加拿大西北福特史密斯(Fort Smith)小鎮的卡尼,年輕時憑藉獎學金進入哈佛大學,並在牛津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於○三年加入加拿大銀行擔任副行長,四年後被任命為加拿大中央銀行行長。當時正值環球金融危機,在他的領導下成功渡過危機,令他在國內受到讚譽。
後來他被挖角到倫敦,成為英格蘭銀行行長,成為該行超過三百年歷史以來首位非英國籍的行長。作為金融行業的翹楚,與大多數有意參選的總理候選人不同,就是他從政經驗淺,更從未擔任經選舉任命的公職。但卻在今次競選中輕鬆勝出,外界認為有兩大原因,第一是他可跟民望極低的前總理杜魯多完全切割,第二是要他肩負帶領國家迎戰,與最大貿易夥伴美國打一場關稅戰。
響應罷買美國商品
自特朗普(Donald Trump)再次上任美國總統後,隨即四處點起火頭,作為「親近的鄰居」,加拿大亦不能幸免。他指控加拿大與墨西哥放任「大批非法移民與毒品芬太尼流入美國」,批評兩國透過貿易逆差獲利屬不當,結果雙方不停出招,互相向對方徵收巨額關稅。特朗普更揶揄加拿大是美國的第五十一個州,極度矮化鄰國。
事件激發加拿大人反美情緒,紛紛響應罷買美國商品;加國各省省長亦採取行動,例如港人最熟悉的安大略省和卑詩省,所有酒舖都把美國產品全數下架。卑詩省更將特朗普金主馬斯克的Tesla產品,從家庭電動車退稅計劃中剔除,鼓勵民眾選擇加拿大產品而非美國產品;安省更表明研究法律措施,以便向美國多個州份的電力輸出徵收出口稅,甚至有可能指示電力生產商,完全關閉能源出口。
事實證明加拿大的反撲令美國有所顧忌,特朗普曾兩日內四度就增加關稅的執行上改口;但在加拿大民間,反美的聲浪不斷上升,本土商店紛紛響應採購本地貨,甚至有咖啡店連「美式咖啡」都改名為「加式咖啡」。

除此之外,反美氣氛亦蔓延至運動場上,加拿大球迷在美國國歌奏唱時喝倒彩的行為,從冰球比賽蔓延到籃球賽以及足球賽事中,其中在波士頓舉行的四國冰球對抗賽決賽由加美相爭,再次出現互噓國歌的情況,比賽期間兩隊球員更三度大打出手。

反美情緒高漲的同時,愛國情緒亦同樣熱烈,尤其是加拿大在世的五位前總理,包括自由黨前總理克里蒂安(Jean Chrachtien)和保守黨前總理哈珀(Stephen Harper),發出一封跨越黨派之爭的公開信,呼籲國民在與「特朗普的威脅和侮辱」抗爭時,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示國旗,導致出現國旗售罄的現象。
關稅戰除了令全國團結,亦令自由黨意外成為大贏家。自由黨經過十年執政後,民望大跌,支持度曾落後反對派保守黨二十六個百分點,大眾早已認為自由黨在下屆大選必敗無疑。但在特朗普對加拿大發出威脅後,現在又充滿變數。

厭惡作風相似特朗普
外界認為保守黨領袖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的作風,跟特朗普很相似,自由黨成功利用民眾對特朗普的厭惡挽回生機。在最近的多個民調中,自由黨支持度甚至超越保守黨,包括在三月中的民調指出,有四成二人支持自由黨,支持保守黨的只有三成九,加上自由黨的攻擊奏效,有近五成人表示對博勵治有負面看法,多過正面十個百分點,令大選結果更難預料。
消息指卡尼打蛇隨棍上,準備提前在下月底舉行大選,欲趁「反Trump略 」熱潮未退,希望維持自由黨的執政地位。

加國人想入歐盟 慘食檸檬
加拿大與美國炒翻後,有人提出另覓靠山,加入歐盟。調查指相關建議獲百分之四十四的加拿大人支持。事實上,卡尼上任後首次出訪時,就選擇出訪英、法兩個歐洲盟友,而非鄰居美國。
但對於加入歐盟,結果卻慘食檸檬, 歐盟委員會( European Commission) 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公開表明對調查結果感到榮幸,但加拿大要加入歐盟是不可能,因為《歐洲聯盟條約》明確規定「只有歐洲國家才能申請加入歐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