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w-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4c623a2550c03be5253c191a9e3dc15a/2025-02/WhatsApp_Image_2025-02-12_at_12_38_33_0.jpeg)
發佈時間:14:15 2025-02-12
![](https://ew-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4c623a2550c03be5253c191a9e3dc15a/2025-02/WhatsApp_Image_2025-02-12_at_12_38_33_0.jpeg)
瑪嘉烈醫院一名男醫生近日疑似感染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後不幸去世。衞生署的衞生防護中心昨日在醫院召開記者會,向媒體介紹事件的最新情況。根據報導,死者在發病前身體健康並無長期病患,但在發病後僅四天便離世。值得注意的是,他與其他感染醫生未曾在同一餐廳用膳,因此目前感染的具體原因仍在進一步調查中。
在記者會上,出席的專家包括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的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以及醫管局九龍西醫院聯網的總監羅振邦等。歐家榮指出,這一感染群組涉及三名瑪嘉烈醫院的腫瘤科醫生,他們的發病日期分別為2月4日、6日及10日,主要病徵包括發燒、腹痛和腹瀉等。其中一名病人於2月4日首次出現病徵,隨後在2月6日入院,但不幸於2月7日去世。
在檢測方面,症狀較輕的病人的糞便樣本檢驗出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呈陽性,而死者的樣本則為陰性。這使得目前感染源的追查變得更加複雜。專家們正密切關注事件的進展,並希望能夠早日找出感染的根本原因。
![衞生防護中心今午將講解一宗涉及瑪嘉烈醫院員工的懷疑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群組。 衞生防護中心今午將講解一宗涉及瑪嘉烈醫院員工的懷疑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群組。](https://ew-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a6f2d97ee38a4f14603f74c83e5af6d9/2025-02/173932682650432.jpg)
![瑪嘉烈醫院飯堂。 瑪嘉烈醫院飯堂。](https://ew-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e28d4d342bda9070b7c61b118facc913/2025-02/173932683860732.jpg)
![瑪嘉烈醫院飯堂。 瑪嘉烈醫院飯堂。](https://ew-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e5154b64c1369c027f889a60bd9782de/2025-02/1_39.jpg)
袁國勇指個案仍有很多存疑地方
港大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今早在電台節目表示,醫院環境乾燥,醫護人員衞生意識良好,可阻斷傳播鏈,相信引起大規模感染、再傳染予病人的機會很低,所以目前個案仍有很多存疑的地方,他現階段也無法排除其他致死的可能性,包括化學藥物相關、自體免疫問題等。
袁國勇教授表示,死者在感染前身體健康且無長期病患,因此健康成人因感染而死亡的情況非常罕見。目前尚不排除任何可能性,可能需要進行病理解剖以進一步查明死因。他強調,由於死者在入院後已接受抗生素治療,這使得找到成因的機會變得更小。他呼籲醫護人員避免隨意服用抗生素,因為這可能會加重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的感染。此外,他提醒同事們不要使用抑制胃酸的藥物,因為該菌種只需10至100粒便可引發感染,抑制胃酸會增加感染的風險。同時,非類固醇的消炎退燒藥也可能損害胃黏膜,進而導致感染。
![左起:羅振邦、歐家榮、袁國勇。 左起:羅振邦、歐家榮、袁國勇。](https://ew-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90ff60efa77718bfd43273b4b8a06a59/2025-02/173932687766617.jpg)
![袁國勇:醫院環境乾燥大規模傳播機會不大 提醒市民兩種飲食習慣高危 袁國勇:醫院環境乾燥大規模傳播機會不大 提醒市民兩種飲食習慣高危](https://ew-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48478480c19980565303a63300410165/2025-02/173932690575022.jpg)
![歐家榮指,感染群組涉及3名瑪嘉烈醫院腫瘤科醫生。 歐家榮指,感染群組涉及3名瑪嘉烈醫院腫瘤科醫生。](https://ew-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97fad05da62d1423bad7e8b50227761c/2025-02/3__3.jpg)
各醫生未曾在同一餐廳用餐 水源感染機會微
歐家榮主任透露,這三名涉事醫生並未在同一餐廳用餐或進食共同食物。調查目前正集中於食物污染和環境交叉感染的可能性,相關部門已經在腫瘤科的辦公室以及茶水間等地收集了約40個環境樣本和20個茶水樣本進行分析。袁國勇補充,由於香港的食水已經加氯,因此通過水源感染的可能性相對較低。
他還提到,考慮到潛伏期的因素,需要了解病人發病前3至8天的飲食情況,但目前尚未找到共同的食物來源。這三名醫生曾光顧不同的員工餐廳,食安中心計劃派員進行巡查。歐家榮表示,相信員工餐廳爆發的機會較小,因為目前的事件僅涉及腫瘤科醫生,其他科別尚未有相關報告。
死者入院時情況危急
羅振邦指出,這位離世的醫生對工作非常熱心,對其早逝感到深切惋惜。他表示,死者在2月6日入院時已出現嚴重感染,伴隨低血氧和高燒,入院時立即需要插喉,並被轉介至深切治療部進行處理。在他服務的病房中,並無其他病人出現病徵,瑪嘉烈醫院的腫瘤科服務也未受到影響。
羅振邦提到,這三名涉事醫生在同一大樓工作,曾使用6樓的一間休息室用餐,也有帶外賣或自帶午餐的情況,但目前尚未找到他們在同一餐廳用餐的證據。此外,該休息室約有30名醫生共用,其餘感染的醫生年輕且症狀較輕,其中一人已經出院。
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傳播途徑
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主要通過進食或飲用受污染的食物傳播,包括生或未經煮熟的肉類、受污染的蔬果以及未經消毒的乳製品等。感染的病徵包括腹痛、腹瀉,甚至出現出血性腹瀉,部分患者可能伴有發燒和嘔吐。這類感染的潛伏期一般為3至8天,通常為3至4天。對於感染者,當前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支援性治療,特別是針對嚴重腹瀉的患者,補充水分和電解質至關重要。
病發前一刻仍照顧病患 盧寵茂:同業典範
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對這位年輕醫生的突然離世表示深切哀悼,並向其家人致以慰問。盧寵茂指出,這名醫生自醫學院畢業後一直致力於服務香港市民,並剛獲得腫瘤科專科醫生資格。他在病發前仍在病房中照顧病人,顯示出其對工作的熱誠和對患者的關懷。他的專業精神和奉獻精神令人感動,無疑是醫護同業的典範。
![盧寵茂代表醫衞局向離世醫生的家人致以深切慰問。 盧寵茂代表醫衞局向離世醫生的家人致以深切慰問。](https://ew-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2f815688289b258d97f9cc526711699d/2025-02/173932707459760.jpg)
盧寵茂強調,醫管局會全力協助死者的家人,並在這艱難時期提供必要的支持。衞生防護中心目前正全力進行流行病學和環境調查,並計劃盡快向公眾交代調查結果。這起事件不僅引發了對醫療環境和感染控制的廣泛關注,也再次提醒社會大眾對公共衛生的重視。